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4月15日晚間,一則海大集團某飼料廠外掛起了黑底白字橫幅的小視頻引爆了微信圈,據視頻顯示,該飼料廠大門被多輛機動車圍堵,橫幅上赫然寫著“無良奸商,毒死我魚,還我血汗錢”字樣,有人稱,“海大攤上事兒了!”
經中國水產頻道(www.fishfirst.cn)進一步了解,該事件發生在茂名海龍飼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茂名海龍”),圍堵飼料廠并高掛橫幅的是茂名的養殖戶吳先生。整個事情還得從3月25日說起。
吳先生以前用的是當地一家企業的飼料,主養羅非魚,3月15日刮了一網魚,但對刮魚效果不太滿意,于是找到鄰村的海大經銷商,于3月23日拉了第一批茂名海龍的飼料。3月25日,經銷商向海大公司請求給吳先生技術指導。
“當時經銷商讓我們過去看下吳老板的魚塘,說吃食不好,有浮頭的跡象。過去后我們發現,養戶30多畝的塘采用魚鴨混養模式,4臺增氧機全部打開依然能看到有魚在浮頭,測水后發現亞硝酸鹽較高。經了解,吳老板去年才開始養魚,無水產養殖經驗,塘也是去年新推的,上次刮網不理想,故放低了半米的水位。拉網勢必會造成塘底有機質等上翻,況且吳老板又放低了水位。結合此情況,我們建議養殖戶加水并采取其它增氧措施。”茂名海龍市場經理汪小健講道。
“之后業務員回訪,發現水還是沒加起來,更為嚴重的是,養殖戶依然正常投喂,沒有減料或停料的動作。3月30日晚上,吳老板來電話說死魚控制不住,業務員再次趕到現場時,死魚已很慘重。截止到4月1日死亡幾萬斤。”汪小健補充說。
事故發生后,吳老板多次向經銷商張東興和茂名海龍提出索要賠償的要求,并報當地警方處理,但由于一直協商未果,吳老板一氣之下與當地的朋友們做出了圍堵飼料廠的行為。昨天下午茂名海龍通過當地警方協助處理此事,相關部門也已介入調查。
4月16日上午11點,中國水產頻道(www.fishfirst.cn)連線茂名海龍總經理朱祖祥得知,目前該事件已得到妥善處理,茂名海龍和吳老板達成一致,認定死魚原因主要是天氣突變,養殖戶操作處理不當造成的,茂名海龍不承擔任何責任,但是出于人道主義考慮,茂名海龍給予客戶一定的物質幫助。作為事件的見證人,經銷商張東興告訴中國水產頻道,目前吳老板已沒有其它要求,對處理結果還算滿意。
同時,朱祖祥說此次事故不會對茂名海龍的市場造成不良影響,事故的發生與公司的產品也無關系。
評論:
不論前幾天熱議的惠州死魚20萬斤,還是這次茂名死魚事故,其實都應該算很常見的養殖事故,每年清明前后氣溫突變多多少少都會出現死魚,每個飼料廠的客戶都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這主要跟養殖的硬件條件、天氣,與養殖管理有關,完全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不太現實。當問題發生時,如果我們站在養殖戶的角度考慮,魚價低迷的同時又遭遇泛塘,情緒極端可以理解,除了經銷商和飼料廠,似乎再沒有其它可以求助的人了,這個時候,選擇就代表著信任。但當大量死魚事件發生時,無論真實情況如何,這種信任就可能演變為沖突,就像現在的患者和醫院醫生的關系一樣。有些病人,醫生盡了最大努力還是沒救回來一樣,養殖業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醫鬧破壞醫患關系,養殖戶類似行為或可拿到飼料企業一點息事寧人的補助,傷害的卻是相互的信任。
比這個30畝的養殖戶圍堵飼料廠更值得關注的是,阻門現場的小視頻被海大的競爭對手大量轉發,在事態沒有完全清楚的情況下,跟著各種解讀,甚至有人猜測是海大原料了問題造成養殖戶死魚,并引發了一系列原料上漲導致養殖困難的言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任何一件類似事件都可能引爆朋友圈,每個行業企業都可能面對這種情況。如何理性對待,關系到行業競爭生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