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廣東省某媒體及網上以《茂名羅非魚發病率達8-9成 死亡率8成以上》為題進行報道,指稱羅非魚產業存在諸多亂象。21日下午,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云新、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安興,深入茂名市茂南三高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羅非魚苗基地調研,證實上述報道與茂名事實不符,這兩位專家認為,出現羅非魚鏈球菌疫病整體上是可以防控的,茂名乃至廣東的羅非魚產業仍可健康持續發展。
據茂名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簡釗介紹,化州市、高州市、茂南區共有30多個鎮規模養殖羅非魚,構成茂名羅非魚產業的“金三角”地帶,茂名全市羅非魚養殖面積22萬畝,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基地。去年,茂名羅非魚產量達18萬噸,占該市水產品產量約7成。茂名羅非魚切片出口美國、歐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出口羅非魚切片近5萬噸,占全國出口量的30%,占全市出口值的20%。
據王云新、李安興兩位專家教授介紹,2009年在肇慶高腰發現羅非魚鏈球菌以來,2014年廣東羅非魚鏈球菌發病率達20%,比2013年羅非魚鏈球菌發病率提高了3%。水溫高,塘泥淤積長期不清淤,養魚密度大缺氧,水質差,投料不科學,飼料質量差,養殖品種單一,粗放管理,都是造成羅非魚鏈球菌疫病的原因。這兩位專家支招,勤清塘底淤泥,整體吸氧,創造優良的水體水質,養魚密度不能過大,科學投喂優質的飼料,多品種混養或輪養,科學精細管理,可有效防控羅非魚鏈球菌疫病的發生。
為做好羅非魚疫病防控工作,茂名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在全市設置羅非魚疫病監測點14個,其中化州6個、高州4個、茂南3個、信宜1個,監測面積14289畝。據監測統計,2014年6月起零星出現羅非魚鏈球菌疫病,8月份受高溫、暴雨、臺風氣候影響,發病面積進一步擴大,發病范圍主要集中在化州、高州、茂南三地,全年合計發病面積6.6萬畝,約占全市羅非魚養殖總面積22萬畝的30%;死魚800噸,約占全市總產量18萬噸的0.5%。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