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上饒縣茶亭鎮高潭村村民毛先生致電本報新聞熱線反映,他在高潭村承包了30畝水庫用以養魚。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從今年1月份開始,大量的魚開始死亡。截至發稿,粗略估計已死亡幾萬斤魚。他懷疑是附近工業園區企業堆放的垃圾和礦渣所致。
現場探訪
水庫漂起成片死魚
5月30日下午,記者驅車來到上饒縣茶亭鎮高潭村。跟隨毛先生來到梅潭水底壟水庫壩上,向水庫內望去,水庫的邊緣到處漂浮的都是死魚,由于天氣炎熱,很多死魚已開始腐爛發臭。
據承包者毛先生介紹,這個水庫,占地面積約30多畝。2011年,他開始承包用來養魚。每年投放大量魚苗以及購買魚飼料的投入在20多萬,同樣的年純收入也可達20多萬元。
意外源于一場大雨。毛先生說,今年1月,有一次下暴雨,第二天,他發現水庫浮出死魚,第三天死魚越來越多,他以為是魚得了傳染病,趕緊買來各種藥進行治療,結果并不起作用。再后來,水庫中的魚死得更多,整個水庫白花花一片,最多的時候每天要撈一千多斤死魚。
養得好好的魚怎么突然大面積死亡呢?毛先生查看后發現,水庫南側源頭,堆積了幾十噸的廢土礦渣,雨天礦渣隨著雨水順著土坡流入水庫,毛先生曾經親嘗過這些廢水。只是碰到一點點,舌頭已經有種刺痛的感覺,他懷疑是這些流入水庫的礦渣水導致魚的大量死亡。
毛先生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直接經濟損失已經有30多萬元。事發后,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相繼介入調查。
多部門反饋
死亡原因有待證實
水庫魚緣何大量死亡,是否和周邊堆積的幾十噸廢土礦渣有直接關系?記者調查了解到,園區的企業原本要將這些廢土礦渣運到附近的一家磚廠用來制作空心磚,但是由于磚廠的需求量少,司機就近把廢土礦渣堆放在了水庫南側空地上。
6月3日,記者與茶亭鎮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系。他向記者表示,水庫大量魚死亡事件已經引起鎮領導高度重視,為此已經召開過多次專題會議。礦渣堆放范圍比較廣,原因也比較復雜,他們已經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反映多次。并承諾只要查清楚原因,會盡快落實結果。
6月4日,記者前往上饒縣環保局了解情況,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給我們出示了水質監測報告,在所檢測的幾個項目里,氟化物含量1.62t,遠遠超過了1990年3月實施的漁業水質標準中對氟化物含量1.00t的標準。但是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氟化物的超標是否和魚的大量死亡有直接的聯系必須由農業部門檢測,同時該部門還要對該村其他水域的水質情況進行水樣對比抽查,來確定該地區其他水域是否也有氟化物超標的情況,而這項檢測到檢驗結果出來至少還需要三周時間。至于水庫附近堆放的大量廢土礦渣確實來自周邊的一家企業,但是這家企業是通過環評的,生產工序也符合相關環保規定,那些廢土礦渣也是一般工業廢體固物。而這家企業在去年10月份就已經停產,廢土礦渣是不是就是水庫氟化物超標的罪魁禍首也有待進一步調查。
隨后,記者電話采訪了上饒縣農業局水產站俞站長。他告訴記者,接到毛先生的反映后,工作人員立即前往現場實地查看了情況,“當時我們看到的情況是那些死魚體表、腮部都非常的健康,可以排除病害的死因,但死魚整體消瘦,我們初步分析推斷可能是因為沒有喂料造成的魚死亡。”那么氟化物超標會不會造成魚死亡?俞站長告訴記者,超過了標準,絕對會有影響,但是不是氟化物超標造成魚死亡目前還不能確定。因為設備有限,該部門目前無法檢測出結果,如果要做出判定的話,就必須尋求資深專家和上級部門的幫助。
30畝水庫面積,30多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每天還不斷地有魚在死亡,這樣的損失到底該由誰來買單?調查還有待進一步進行,《呼聲》記者將繼續關注此事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