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魚打上催生針,兩個小時后待產的魚上了“產床”,人工剖腹、手術取卵,再對魚消毒、縫合,然后將魚放回池中“坐月子”……這一系列有趣的場面,是筆者昨日在普蘭店市安波永新鱘魚繁育基地的所見所聞。據該市漁業部門有關人士介紹,自去年6月以來,對鱘魚實施人工“剖腹產”技術成功后,目前該基地已成功繁育出1000多萬尾鱘魚卵及魚苗,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使普蘭店成為全國最大的鱘魚繁育基地。鱘魚是一種古老的魚類,距今已有6000多萬年的歷史,被稱為“活化石”。它渾身都是寶,不僅具有重要的食用、藥用價值,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目前,世界鱘魚產量很少,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不菲,每公斤銷價達50美元,而鱘魚籽醬每公斤更是高達700美元。
我國最早從俄羅斯引進鱘魚養殖是1993年,但一直處于養殖狀態,大量繁育的關鍵技術始終沒有突破,雖然鱘魚生長速度快、兩年就可食用,但一只產卵的鱘魚需要養殖13年,目前全國年產魚籽不足5噸。永新鱘魚繁育基地于2001年從俄羅斯引進西伯利亞鱘,在安波七道房水庫進行鱘魚繁育實驗,目前已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
在繁育基地的一處水池內,筆者看到池中的水流方向與其他池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看到記者滿臉的疑惑,基地經理姜旭介紹說,這是促成鱘魚產卵的第一條件,必須要將其調整到洄游的狀態,在這個池中種魚要逆流700公里以上,才能進入待產期。為了解決大量繁育鱘魚的技術難題,基地的實驗費用就高達上千萬元。據基地的技術人員稱,鱘魚人工“剖腹產”成功后,一條種魚“坐月子”、休養的時間達3年,然后才可以繼續繁育后代。
采訪時,正趕上徐州的客商劉大學前來購鱘魚種苗。他說:“全國目前只有三四家鱘魚繁育基地,我已經從這里空運種苗100多萬尾了。大量繁育鱘魚技術的成功,不僅使全國鱘魚價格降到了每公斤40元,更重要的是它已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