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核心提示:漁民兒子王委不僅將水產養殖做大做強,開了公司,還自己加工銷售,現經營的兩家公司在2014年實現產值近億元,利稅800余萬元,加工鮮活淡水魚產量在全省排名第一。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市湖濱新區黃墩鎮宿遷市新漁人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兩條水產食品生產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據了解,目前公司每天可加工活魚100噸左右,解決本地農民就業2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駱馬湖、洪澤湖漁民賣魚難的問題。
(記者 侯蘇雨)漁民兒子王委不僅將水產養殖做大做強,開了公司,還自己加工銷售,現經營的兩家公司在2014年實現產值近億元,利稅800余萬元,加工鮮活淡水魚產量在全省排名第一。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市湖濱新區黃墩鎮宿遷市新漁人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兩條水產食品生產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據了解,目前公司每天可加工活魚100噸左右,解決本地農民就業2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駱馬湖、洪澤湖漁民賣魚難的問題。
從小跟著父母干活 對水產養殖很感興趣 “一直以來,我對水產養殖有著濃厚的感情。”王委告訴記者,他是宿城區王官集人,今年33歲。上個世紀90年代初,父母開始養魚,平時學習之余他會主動幫家里在魚塘干活,這也讓王委對這個行業充滿了興趣。
1998年,王委報考了連云港水產學校水產養殖專業,學習了3年水產專業知識。出于對專業的熱愛和創業的渴望,畢業后他立即投身水產養殖行業。
2001年起,王委先后在河蟹育苗之鄉連云港贛榆和南通啟東等地從事河蟹、對蝦、紫菜等水產品苗種繁育工作。當時,海水育苗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夕陽產業,市場非常混亂,行業風險巨大。意識到這一點后,王委沒有繼續干下去,而是轉行開始從事水產飼料的銷售工作。
在外工作的4年里,王委認真學習、鉆研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05年,憑借著一股創業熱情和韌勁,王委回到宿遷開辦了一家漁飼料經營門市,并在家里原有池塘的基礎上擴大了養殖水面,走出了自主創業的第一步。
養魚面臨巨額虧損 關掉門市做起小魚販 2005年春,王委從湖北引進20萬尾美國斑點叉尾鮰魚種試養。成功后,次年又擴大養殖規模引進200萬尾,2007年春推廣到駱馬湖進行網箱和池塘養殖,當年生產獲得大豐收。但不久,王委就遇到了大麻煩。“由于歐美等國大搞綠色壁壘,停止對我國一些水產品的進口,國內相關水產品加工廠停止收魚,導致近200萬斤魚無人問津,本地市場魚販僅出兩元一斤,而每斤的養殖成本就要近5元,養殖戶面臨巨額虧損。”王委說,他當時內心很受震撼,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養魚,賠了錢還要受制于人?
由于虧損嚴重,王委關掉經營良好的門市,艱難地做起了小魚販。做魚販的過程是辛苦的,每天起早貪黑跑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對全國漁業市場的考察了解,王委用一年時間打開了成都、西安、重慶、北京等外地市場。2008年10月,他賣完了所有的壓塘魚,挽回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過程雖然艱辛,但是不經意間,我也從一個無名小魚販做成了遠近聞名的大魚販,賺得了人生貨真價實的第一桶金。”王委說。同時,在販運的過程中,王委還獲取了大量市場信息,結識了眾多水產同行。隨著視野的開闊,王委深刻認識到要想做大做強一個企業,不但要把市場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更要有自己的公司、團隊和品牌。
開水產公司深加工 實現從“魚”到“漁”的轉變 有了想法就去干,2009年王委多方籌集資金2000萬元在市湖濱新區黃墩鎮創辦了宿遷市新漁人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但在加工廠建設初期,各種困難接踵而至,由于資金欠缺,廠房建設一度停滯,幾乎陷于絕望。后來,黃墩鎮政府了解到企業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幫助他解決了生產所需的用水、用電和道路等問題,并及時辦理了土地證、房產證。2012年10月,企業順利投產。
隨著自然資源日益匱乏,環境污染對養殖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水產品消費量卻大幅增長,水產品已經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食品類商品。如何解決漁業高效發展與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矛盾,已成為當前水產養殖業的頭等大事。2014年,王委又成立了宿遷市蘇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水產品的工廠化養殖,規劃建設20萬平方米廠房。從養殖到加工再到銷售,王委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艱辛,在他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最終迎來了收獲的季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