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兩億多年……很近,這次就在成都市區。
■天府早報記者趙雨欣實習生楊陽趙歡攝影李國東
每隔一段時間,新聞里總會出現幾種神秘的生物,一經鑒定,若被賦予 “恐龍同時代”生物,將勾起不少市民獵奇的沖動。近日,成都一市民在一廢棄的建筑水坑內發現一種遠古物種——“仙女蝦”。昨日,經專家鑒定,這些擁有晶瑩剔透的淺綠色軀干、黑圓大眼睛、優美獨特仰泳姿態的生物,確為有兩億多年歷史的季節性水生甲殼動物“仙女蝦”。此次發現,為四川有記載以來第三次發現“仙女蝦”,且是距成都市區最近的一次。
2014年6月,成都南門附近的一個植樹水坑里第一次發現。
2015年5月,彭州(微博)一個農田里第二次發現。
2015年8月23日,成都武侯立交武興二路附近一廢棄建筑水坑第三次發現。
市民激動
“也許一輩子只能見這么一次”
市民文峰是成都武侯區某建筑工地的機電工程師,平日生活里喜歡養魚、養動物。23日下午,文峰在武侯立交武興二路附近的廢棄建筑水坑內扯魚草,“經仔細觀察,可以看到有一種仰著游泳的蝦子,很漂亮。”文峰站在水坑邊看了半小時,“我拿出手機對著水里的蝦子拍照,覺得好稀奇哦,從來沒見過。”
“起初猜測這是‘三眼恐龍蝦’,肯定不是一般的蝦子。”文峰說,“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他跟‘三眼恐龍蝦’長得不同,但跟一種叫‘仙女蝦’的長得相似。”
他在查閱了很多關于史前生物的資料后說:“我敢肯定它就是‘仙女蝦’。”
文峰再次來到水坑邊確認,“它們成群結隊地在水里游,起碼上百只。”幾經觀察后,文峰向記者描述稱,它們雙眼呈黑色,突出長在頭的兩邊,渾身淺黃或淺綠色、還有紅色,分叉的尾部是紅色,而且每只腹部都有10多對足。“我越看越喜歡。”文峰說,能看到這種生物是緣分,內心激動又滿足,“也許一輩子就能見那么一次,所以我很想知道自己判斷的對不對。”
專家確認
“這是‘仙女蝦’,沒錯”
昨日,記者來到文峰發現“仙女蝦”的地方。這是一個在建工地,而有“仙女蝦”的水坑大約80平米,形狀不規則,一成年人穿著水鞋下去,水能沒過腳背,水質清澈,可見大量浮游生物以及水草、小魚等活物。
“前幾天下暴雨,這個水坑里積水更多了。之前干枯過一段時間。”據工地相關人員介紹,“這個水坑起碼有5年了吧,但之前沒人注意里面有什么。”這一說法得到了其他工友的證實。其中,幾名工友也在討論,“也不曉得這是啥,沒見過,會不會對本地物種造成威脅”,“能不能吃?是不是國家保護物種”,“撈回家能養好久,這東西吃啥”……
在水坑的邊緣部位,記者能清晰看到正在水中暢游的生物,三兩只結伴而行,有紅色、淺綠色、黃色,體型細長,類似蝦,最大的有男性成年人大拇指指甲殼那么長。“我養了2天,它還活蹦亂跳的,但我啥也沒敢喂,怕把水質污染了。”文峰告訴記者。
昨日上午,長期研究野生動物的學者,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來到現場一探究竟。當他看到文峰裝在塑料瓶里的罕見物種時,他肯定地回答說:“這是‘仙女蝦’,沒錯。”
趙力介紹說:“這是四川第三次發現‘仙女蝦’,而且這個地理位置算是距成都市區最近的一次。”距了解,前兩次發現“仙女蝦”的時間地點分別是,2014年6月,成都南門附近的一個植樹水坑里第一次發現;2015年5月,彭州一個農田里第二次發現。
科普一下
“仙女蝦”其實它不是蝦
昨日,在觀察完現場環境后,趙力表示,這是容易出現 “仙女蝦”的典型環境,“廢棄的建筑水坑,里面有澤蛙、水草以及浮游生物等物種,很顯然已經形成了一個小的水體生態環境。”
至于原因,趙力分析,一般澤蛙從產卵到幼蛙出現至少三個月,而“仙女蝦”從孵化到成年只需兩個月,因此在時間上是充裕的。
雖然生活在水里但要有惡劣環境激活
趙力表示,以前肯定有“仙女蝦”在這里生存過,土壤里留下了它的卵。不過,“仙女蝦”的出現有季節性,“它不會出現在永久積水的地方,往往會選擇季節性的水塘。因為卵在孵化前,需要一段時間的干燥環境,這就類似惡劣環境的激活才會使它成功孵化。而每年的5-9月,特別是6月左右,最容易出現‘仙女蝦’。”
趙力還說:“水里的浮游生物、腐食、水草等物種,是‘仙女蝦’喜歡的食物。加上這里 沒 有 它 的 天敵——食肉魚。所以,綜合來看,這樣的環境出現“仙女蝦”也不足為奇了。”
壽命只有兩三月卵可以在高溫下休眠
趙力介紹,市民發現的是平時不易見到的季節性水生甲殼動物,有兩億多年歷史。實際上,“仙女蝦”學名“枝額蟲”,雖然名字中有個蝦字,但它們其實并不是蝦。“它和蝦是遠親,和鱟蟲(三眼恐龍蝦)則是近親。它們都是遠古的物種,和恐龍是同時期的生物。”
對于2億年前的遠古生物為何再度出現?趙力解釋,“仙女蝦”的卵小如細沙,但卻可以在干旱、寒冷、高溫惡劣環境里休眠上千年。它的卵除了堅硬的外殼外,胚胎細胞還被熱保護層保護著。”有人進行過實驗,用熱水煮沸仙女蝦的卵至100℃,當水冷下來后,奇跡發生了,蝦卵仍然可以孵化,這種甲殼動物是世界上已知唯一可以抵擋沸水蒸煮的動物。不過,它們的壽命只有兩三個月。”“仙女蝦”是否是新物種?趙力介紹,世界上已發現的仙女蝦有300多種,但由于我國對這類生物缺乏研究,尚有不少空白需要探索。云南2008年發現的類似種類,經研究被證實為新物種。“成都的仙女蝦是否為新物種還有待飼養觀察后確認。”目前,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已經將現場捕撈到的數十只“仙女蝦”個體進行人工養殖,期待通過研究有進一步結果。
延伸閱讀
“仙女蝦”的近親鱟蟲
鱟蟲,別名三眼恐龍蝦。是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屬鰓足綱,背甲目,全世界已知15種,棲息在湖泊或池塘中,我國只發現過一種,叫佳朋鱟蟲。在世界范圍內,它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我國相關報道多是在北方,成都地區是去年才第一次發現。
鱟蟲被視為地球上最為古老的生物之一,早在3億年前的古生代就已出現,比恐龍出現的時間還要早,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