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臺灣一餐館的甲魚在送檢中被檢測含有國標禁止的致癌物“孔雀石綠”。一石激起千層浪,關于魚類等水產品的安全問題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
那么,孔雀石綠究竟為何物?為什么會在魚類等水產品中檢出呢?這要從孔雀石綠的作用說起。孔雀石綠其實是一種有毒的染料,對魚體和魚卵的水霉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正好市面上缺少能短時間內解決水霉病的特效藥,因此,為了保證水產品的產量,很多水產養殖戶便鋌而走險違規使用孔雀石綠。
同時,孔雀石綠具有殺菌和殺寄生蟲的作用,在抑制鰓霉病、指環蟲病等細菌性疾病非常也有很好的效果,人們長期吃含有孔雀石綠的魚類,可誘發癌癥。為此,農業部將孔雀石綠列為食用水產品的禁藥。
小編從國家標準查詢網上查到,現行國標《GB/T 20361-2006 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檢測法》中,對魚類等水產品中的孔雀石綠含量檢出限為0.5ug/kg。另外,農業行標NY 5071- 2002《無公害食品魚藥使用準則》中也將孔雀石綠列為禁用藥物。在國際上,孔雀石綠也是被禁止的,歐盟法案2002 /675 /EC規定,動物源性食品中孔雀石綠和無色孔雀石綠殘留總量限制為2μg/kg;日本也明確規定在進口水產品中不得檢出孔雀石綠殘留。
孔雀石綠喂養的魚危害如此之大,又該如何鑒別呢?
關于如何鑒別餐桌上的魚是否含有孔雀石綠,小編在此介紹幾個方法,方便各位網友鑒別:
1、看魚掉鱗等有創傷的地方,是否著色。受創傷的魚經濃度大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后,表面發綠,嚴重的呈現青草綠色。
2、看魚的鰭條,正常情況下,魚的鰭條應為灰白色,而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后的魚,鰭條易著色。
3、對通體色澤發亮的魚應警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