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鱗鱚混養對蝦,迸發的可不只45億元能量
以南方三省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9萬公頃為例(2014年全國對蝦養殖面積24萬公頃,其中廣東省占35%,廣西省占13%,海南省占6%),每公頃混養多鱗鱚3 萬尾,即每畝混養多鱗鱚2000尾,其產量就可以達到9萬噸,若以單價25元/斤計算,將產生45億元產值。如果利用其廣溫、廣鹽的生物學特性,推廣至全國養殖,進行多鱗鱚單養或混養,其產量可想而知。”日前,廣東海洋大學海島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杜濤教授做客中國水產頻道在線交流時,向眾多水產網友如此介紹多鱗鱚。
那么,多鱗鱚是一條怎么樣的魚,目前人工繁育種苗及養殖推廣情況如何,它一般受到哪些病害蟲影響,養殖戶管理過程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目前這條魚的價格行情和市場需求如何……帶著網友關注的熱點問題,請聽杜濤老師向大家娓娓道來。
廣東海洋大學海島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杜濤教授(中間藍色格子)在工作
多鱗鱚魚苗實現人工繁育,為推廣養殖奠定基礎
多鱗鱚是一種名優海水魚類,因過度捕撈資源銳減,身價大漲
多鱗鱚俗稱多喜魚、沙錐魚、沙鉆魚、船丁魚、麥穗等,熱帶印度—西太平洋的淺海魚類,在我國沿海均有分布。隸屬于鱸形目、鱸總科、鱚科、鱚屬。多鱗鱚屬于廣溫廣鹽的海水魚類,水體鹽度5-43‰、溫度7-35℃均可適應存活。
多鱗鱚一般體長12-23CM,最大體重可達600克,商品規格10-50克/條,以春、夏為其捕撈旺季,是我國沿海重要的經濟魚類,曾在我國近海捕撈作業中占有相當重要位置。多鱗鱚以攝食浮游動物如枝角類、橈足類為主,隨著體長增長,攝食多毛類、小蝦等,也可攝食魚肉、貝肉。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自然資源銳減,市場價格大幅飆升,魚價2003年20-30元/公斤升至目前100-130元/公斤。
多鱗鱚已實現人工育苗,初具產業化
2007年 “多鱗鱚(沙錐魚)繁殖生物學及全人工繁育技術研究” 項目確立,2012年6月首次進行了多鱗鱚人工育苗,10月中旬成功培育出多鱗鱚幼魚。
實驗生產觀察得到較為準確數據顯示,沙錐魚親魚一次的懷卵量為2-3萬粒,并且親魚可以重新懷卵,每次懷卵的時間間隔約為1-2個月,也就是說,親魚是可以重復利用的。目前多鱗鱚繁育問題已經解決,規模化種苗培育已獲成功,多鱗鱚種苗培育已初具產業化規模,是時候來進行適宜的推廣養殖。
養殖技術易掌握,可精養也可與對蝦混養
人工培育的多鱗鱚魚苗
多鱗鱚養殖不復雜,養殖技術易掌握。只要是能夠養殖對蝦的水質均可以養殖多鱗鱚,其養殖池塘條年不限:魚塭(大型池塘)、土塘(沙、沙泥、泥沙)、高位池、水泥池(水泥底、地膜底)均可。
精養:精養沙錐魚放養密度:2~3cm魚苗2~3萬尾/畝, 180天養殖可達40-50克/尾。目前投喂是蝦料或魚料的浮性料或沉性料均可,只是餌料系數有差異。目前正在研發多鱗鱚的專用全人工配合飼料。
混養:與對蝦混養。建議投放0.8~1.0cm大小的對蝦種苗1~5萬尾/畝;投放對蝦種苗10~20天后,蝦苗達到2~3cm時,投放2~3cm大小的多鱗鱚種苗0.2~0.8萬尾/畝。混養投料以養殖的對蝦為主,不需要專門投喂多鱗鱚飼料,根據生長情況決定飼料顆粒的大小。一般情況,120天養殖可達40-45g/尾;最好案例,130天可達70-80g/尾。
對于有網友提到:今年對蝦養殖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底部缺氧,也就是悶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加上好氧魚類爭氧,無疑雪上加霜。
我建議:首先放養前徹底清除池底淤泥,并盡可能配備底部增氧;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分解池底有機污染物;抓住關鍵時間節點增加溶解氧,如對蝦集中蛻皮時期;定期加開增氧機或化學增氧;定期停餌,減少殘餌、糞便等的累計。另外,多鱗鱚與對蝦混養,由于多鱗鱚屬底棲魚類,且耐低氧能力差,池塘底部缺氧時,多鱗鱚會上浮到水面,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告訴養殖戶需要進行池底排污、換水、增氧。
最佳投苗季節
多鱗鱚一年四季均可,可根據養殖習慣、市場狀況進行調節,多鱗鱚可以自然過冬。水溫7-35℃內,在實際中還未發現大量死魚的情況。另外魚苗運輸在8個小時內沒有問題。
池塘投苗養殖多鱗鱚
池塘養成收獲上市的商品魚
養殖注重調水增氧,小瓜蟲、車輪蟲為最主要病害
多鱗鱚與對蝦混養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病害的爆發,小瓜蟲、車輪蟲為其最主要病害。曾經在高密度精養時爆發過小瓜蟲病,這是由于養殖水體水質較差,長時間得不到更換,且難以及時發現,造成了損失。車輪蟲病也僅是在單養多鱗鱚的小型水泥池、室內水泥池中出現。
沙錐魚耐低氧的能力比較差,養殖成功的成活率均在70-95%。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水體中的溶解氧低,提醒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主要注意水質的變化,特別是水體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不應低于3mg/L(具體數據還有待進一步實驗)。時刻保持水質的清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換水。增氧機的配置是1臺/畝。
如呆感染寄生蟲,用殺蟲藥物如敵百蟲濃度小于0.4ppm,硫酸銅濃度小于0.5ppm(殺蟲劑的安全濃度還需要進一步實驗驗證)對小瓜早、車輪蟲等進行殺滅。
另外,由于飼料方面的原因,養殖過程中也出現過腸炎癥狀。
舉些養殖實例:湛江東海島一養殖戶用兩口高位池(水泥底)養殖多鱗鱚,放養密度分別為2.1、2.3萬尾/畝,其中一口塘,經145天養殖,產量1900斤/畝,養殖成活率89.73%,餌料系數1.5-1.6;另外一口塘,養殖兩個半月后,早上6點鐘,工人投喂完飼料后忘記打開增氧機,9點半鐘發現死魚,立即采取增氧措施,但已無效果,11點鐘排水,整塘魚已全部死亡。由此可見,多鱗鱚的耐低氧能力差,養殖過程中需格外注意。另外,多鱗鱚在與對蝦混養時需注意對蝦病害防治藥物的投放。我們發現,在給一些養殖戶進行魚蝦混養的過程中,對蝦養殖的技術員為了保證對蝦的成活率,經常投放一些蝦病防治的藥物(特別是含氯的藥物),投放后,多鱗鱚死亡率較高,這一點希望養殖戶能夠注意。多鱗鱚對藥物的敏感性,我們已經在做相關的實驗。
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名優海水魚:多鱗鱚
市場價格可觀與銷路無憂
多鱗鱚經濟效益最好的是上市規格達到50克/尾。去年規格在20尾/斤左右,塘頭價為20元/斤;規格在15尾/斤左右,塘頭價為25元/斤;規格在10尾/斤左右,塘頭價為32元/斤左右,而養殖成本約11-14元/斤。
2014年用于養殖的多鱗鱚種苗有500萬尾左右,初步統計,產出商品魚30萬斤左右,然而,市場上未發現大量的多鱗鱚商品魚,可見,目前多鱗鱚的銷售渠道是暢通的。
另外可以向養殖戶透露,已有一些國內水產品銷售商、進出口企業咨詢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大批量收購多鱗鱚商品魚。另外,由于多鱗鱚富含EPA和DHA,也有生物制劑企業與我們聯系,希望多鱗鱚養殖盡快能夠實現規模化、產業化,從這一點上來講,大家也可不必擔心多鱗鱚商品魚的銷路。
多鱗鱚未來產業發展前景預測
人工養殖品質與野生相比毫不遜色
(1)野生多鱗鱚含有高比例的蛋白質和低比例的脂肪,必需氨基酸組成平衡,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魚類。
(2)養殖多鱗鱚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組成與野生多鱗鱚一樣,適合人體對氨基酸營養需求。
(3)養殖多鱗鱚不飽和脂肪含量(62.67%)顯著高于野生多鱗鱚(38.93%),以亞油酸(C18:2)和油酸(C18:1)含量最多。油酸可降低血液總膽固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心臟病發生幾率,是評定食品品質的重要標志。
(4)多鱗鱚的脂肪酸DHA和EPA,在野生和養殖多鱗鱚肌肉中含量十分豐富。EPA具有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進體內飽和脂肪酸代謝的作用,DHA本身就是組成腦細胞、腦神經和視網膜的重要物質,膳食中長期缺乏DHA會對信息傳遞、思維能力和視力產生不良影響。
目前人工養殖的沙錐魚品質與野生的價格無差異。
產業實現規模化仍需努力
現階段多鱗鱚在種苗繁殖、病害防治、飼料營養等方面研究已取得較為長足發展,但真正實現養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還需要我們水產人共同努力,進一步提高多鱗鱚種苗的產能,提煉最佳的養殖模式,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建立起通暢的銷售渠道,開發出各類多鱗鱚深加工產品,使多鱗鱚產業能夠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