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12時,黃渤海將迎來“開海令”,屆時青島近海各個漁港將千船競發,近到膠州灣,朝連島,遠到中韓海上邊界、舟山漁場,都將活躍著青島的捕撈船和收購船。近日,本報記者將走進沙子口漁船、南姜漁港、金口漁港、營口漁港和積米崖漁港等五個沿海漁港,探訪每個漁港出海船只的準備和捕撈情況,提前為你打探第一時間將有哪些海鮮上岸,讓我們享受海鮮盛宴。
開海在即,休養生息了三個月的大海也將重新敞開懷抱。收網三個月的漁民們也都躍躍欲試,開始了出海前的準備。昨日,記者來到沙子口漁港碼頭探訪,60余條大馬力鐵皮船整裝待發,檢修、加油、準備物資,開海前的準備緊鑼密鼓。
現場 一大早上船忙準備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沙子口漁港碼頭看到,作為島城幾大著名漁港之一,沙子口碼頭停靠了200多艘漁船,其中60余艘為大馬力鐵皮漁船,其余為小漁船。站在遠處放眼望去,灰藍色的鐵皮漁船整整齊齊在岸邊排開,海面空曠寂靜。走近岸邊,叮當的敲打聲、人語聲開始入耳,眼前一派繁忙的場面。
“老馬,把那捆尼龍繩子扔過來! ”船長老于光著膀子,朝正在整理魚袋的一名船工喊道。拿到尼龍繩子后,他用剪刀把它截成適當長短,繞著魚袋子的一周,結結實實地綁在了鐵架子上,扯了又扯,確定綁得牢固。當天早上6時許,老于就上了船,跟船上另外4個船工忙活到10時許。 “把船兩邊的魚袋子綁好,再把一邊的氧氣管子裝好,今天的任務就差不多了。 ”老于告訴記者,綁在兩側的魚袋子上方都通著氧氣管,用來存放活的梭子蟹和蠣蝦,而大多數魚捕撈上岸后都會存放在加了冰塊的船艙內。
準備 船體大修花了兩萬
忙活了一上午,船四周的氧氣管道已基本安裝好。到了上午11時,天氣越來越熱,旁邊一艘漁船的船員招呼老于等人上船喝茶聊天,交流開海前的準備工作。“今年船大修,花了將近兩萬塊錢。”老于起了話頭。“那你這船是大修,我們花了差不多一萬塊錢。”另一條船上的船工老王接話說,修船的工作早就在船塢完成,打銹、補縫隙、加固,道道工序都不能少。除了在船塢的修整,船長、大副都會把自己負責的部位檢視一遍,確保開船時萬無一失。
趁著大家喝茶的間隙,老王踩著漁網摞起來的袋子修整甲板上方的強光燈,“晚上就靠著這幾盞燈啊,檢查過壞了,得趕緊換下來。 "老王一邊說,一邊用螺絲刀起燈上的螺絲,一不小心手沒接住,固定燈用的鐵片掉在了地上,發出"咣當"一聲聲響。 "你就不能小心點么,這么大年紀毛手毛腳。 "正在喝茶的船工操著一口河北話戲謔道,惹得眾人哈哈大笑。老于告訴記者,這些大馬力漁船出海一般都配備七八個船上人員,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有青島城陽當地的,也有來自河北、江蘇的船工,開海在即,這群常年漂在海上,與大海打交道的人聚在一起,共同開啟新的旅程。
算賬 一個月油錢六萬塊
沙子口漁港碼頭的這60余條船都是“魯嶗漁運”字打頭。 “我們都是收魚船,到了收魚海域,只管收魚,我們不自己打魚。 ”老于告訴記者,隨著人工費用等的上漲,出海的利潤風險也越來越大。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條450馬力的鐵皮船加滿油需要10噸柴油,按照目前每噸6000元左右的成本計算,光油錢就要6萬元,大概夠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船上一名普通船工的月薪在五六千元左右,部分人員月薪過萬。
除了物資方面的準備,收魚船多數配備精良,駕駛艙里有避碰儀、雷達、羅盤,還有兩臺對講機,以及GPS和北斗導航系統。為了保證跟海上作業船的及時溝通,船員們一般輪班倒,每隔兩小時倒一次班。他們的睡眠時間每天只有三四個小時,一旦忙起來,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 “我們去遠海還是有一定危險的。 ”老于告訴記者,青島的主航道上每天都有大量貨輪進出,這些貨輪的噸位一般都是幾萬噸甚至幾十萬噸,速度往往在10節以上,如果有漁船不小心駛入這些商船航道,緊急制停都來不及,很可能船毀人亡。
●預測
剛開海主要收蟹蝦
9月1日一聲令下,一切準備就緒的船員們將駕船一路行駛20個小時左右到達收魚點。“要走100海里左右才能到吧,近的在115海區、124海區,再遠的還要往南走。 ”老于告訴記者,收購船都是跟著作業船走,遠到東海南海海域。每次出海往返時間在五六天左右,多的時候長達十一二天,“這就要看收成怎么樣了,因為油錢是固定的,收不夠魚就要在海上靠著,不能空船跑啊。”老于告訴記者,通常都要收到萬斤以上的海鮮才考慮回岸卸貨。記者采訪了解到,從往年的收魚情況來看,9月份開海后漁船收蟹蝦較多,另外,黃花、牙鲆、鼓眼等占了多數。“九月一開海估計沒什么東西,蝦蟹比較多,所以我們到時候還要看看情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