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蝦的排泄物和各種殘餌會影響對蝦生長。今年,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海洋與漁業局引進了2萬余尾臺灣虱目魚魚苗當“清道夫”,在200余畝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塘進行放養,探索虱目魚與南美白對蝦生態混養模式。現在,該混養模式已初顯成效。
“這是我們公司6月份養的虱目魚,長得挺快,現在都有12厘米左右長了。”沙柳街道鴻嘉達海水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治介紹說,虱目魚屬廣鹽性熱帶、亞熱帶魚類,此次該公司主要在3口對蝦養殖塘內養殖了約6000尾的虱目魚,主要就是為了清潔蝦塘中的排泄物和殘餌。
“別看他們才那么大,但清潔的效果好著呢。”楊治介紹,雖然才養了2個月左右時間,但他明顯感受到蝦塘里的水質好轉,“殘留的餌料和排泄物會影響對蝦生長,混養虱目魚,我也放心不少。”楊治說,此外虱目魚有著“臺灣第一魚”之稱,他打算今年10月份左右在市場上試銷一部分,市民也能在那時候嘗個鮮。
三門縣是水產養殖大縣,全縣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達到8000畝,此次縣海洋與漁業局在沙柳多個養殖塘內進行放養虱目魚,意在利用虱目魚攝食水中蝦的殘餌和排泄物,且不攝食南美白對蝦、小白蝦等水生動物的生物學特性,以改善水質、減少養殖病害發生。
“此次引進虱目魚與對蝦混養,我們希望在提高養殖產量和效益、優化養殖環境、減少藥物使用量的基礎上,形成生態、健康的無公害養殖模式。”縣海洋與漁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陳萍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