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技術更新使得捕撈數量超過魚類繁殖速度,并毀壞了魚類養育后代的環境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16日報道,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過去45年間,以海洋為生存環境的動物數量減少了近一半,主要原因包括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
報告顯示,人類餐桌上一些常見的魚類數量銳減,比如金槍魚和馬鮫魚減少74%;亞洲餐桌上的珍肴海參數量過去幾年銳減,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紅海的海參減少了98%。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倫敦動物學學會(ZSL)聯合撰寫的這份研究報告說,人類對海洋動物的捕撈不但速度超過它們的繁殖速度,同時也破壞了魚苗蝦仔們的“幼兒園”,形成惡性循環。
研究報告指出,海洋動物生存環境遭嚴重破壞,海洋哺乳動物、魚類、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棲身范圍縮小,例如海草和紅樹林面積減少就危及海洋動物幼仔的生存。
氣候變化對海洋動物整體數量減少也難辭其咎。排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經循環又回到海洋,造成海洋酸性增大,使部分海洋物種難以生存。
人類技術更新使得捕撈數量超過魚類繁殖速度,并毀壞了魚類養育后代的環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