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無序擴張的網箱養魚,庫區周邊污染和上游排放污染,造成灤河兩大水庫水質不斷惡化,對流域供水安全和引灤工程水質造成威脅,亟待以新思維破除治理機制障礙。
水面網箱養魚成災,庫底沉積1米厚餌料魚糞
記者近日在位于河北省境內的灤河潘家口水庫看到,水面上密布著大小不一的養魚網箱,大的數百平方米,綿延庫區十幾公里,一千多米的航道被擠占得只剩下幾十米,水面上時不時漂過死魚。
“今年還算好的。去年夏天,由于水里缺氧死了不少魚,漁民處理不及直接將死魚從網箱扔出來,水面上漂著一層。從大壩上望去,白花花的一片。”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引灤工程管理局副局長郭永說。
潘家口水庫下游大黑汀水庫污染更為嚴重。水邊漂著生活垃圾和一些死魚,不時飄來陣陣惡臭。庫區水面同樣密密麻麻布滿養魚網箱,有的地方甚至將庫區的水面完全占滿,沒有航道。
據水利部海委引灤工程管理局統計,2014年,潘、大水庫各類網箱約有5.2萬個,其中,大黑汀水庫面積只有30平方公里,卻有1.6萬個網箱,網箱圍格的凈面積已經占到水面總面積的11%。
潘、大水庫庫區內養的幾乎都是草魚和鯉魚等投餌性魚類,年投放餌料達100多萬噸。“投餌后魚只能吃掉30%,剩下的都沉入庫底。庫底已經積累了1米多深的殘余餌料和魚糞便。”水利部海委引灤工程管理局水文水質監測中心副主任王少明說。
河北省遷西縣興城鎮大黑汀村趙成彪干水庫聯防員十七八年了,他說,這幾年網箱養魚的太多了,以前水面能見度能達到十幾米,現在也就六七十厘米,而且水很臭。
水質均為五類或劣五類,水安全亮“紅燈”
除了肆意擴張的網箱養魚,庫區周邊污染以及上游排放污染也是潘、大水庫的兩大重要污染“元兇”。
記者調查發現,水庫庫區尾礦傾倒嚴重。河北省遷西縣灑河橋鎮張家莊村附近一段水庫邊,非法傾倒的尾礦向庫內填埋了十幾米,形成了一個探入水庫的舌狀堰塞體。在灤河上的灑河大橋上記者看到,橋一側的河道中央有一座鋼鐵廠,另一側的庫邊是一座選礦廠,傾倒的尾礦已嚴重侵占河道。據王少明介紹,原來河道最寬有300米,現在只有100多米。
庫區周邊隨意排污遠非只有尾礦。據統計,潘、大水庫周邊有旅游設施70多處、旅游船只150多艘、選礦企業20多家、6個入河排污口。記者登上庫區內一家農家院和水上飯店發現,岸上沒有任何垃圾處理手段,糞便等大量生活垃圾直接入庫。
另外,兩大水庫上游污染物直排嚴重。王少明介紹,上游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每天約有20%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直接進入灤河,而且污水處理廠對污水中的總磷并不做處理。此外,化肥隨著暴雨徑流年入庫量達9萬噸,農藥0.5萬噸。
根據海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多年監測數據分析,2000年之前,潘、大水庫水質為三類標準,2000年之后總氮、總磷指標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特別是2013年以后,潘、大水庫的總磷濃度急劇增高,水庫的氮磷比越來越接近藍藻暴發的臨界值。
“潘、大水庫為五類水或劣五類水標準,水安全已亮紅燈。”王少明說。
天津市水務局引灤工管處處長宋志謙說,從2000年啟動的24億元亞行引灤水源保護工程,到現在的水污染環境保護工程、庫區封閉工程、薊縣移民安置新城建設等,天津市投入財力物力近300億元。“就是為了保護好這盆水,但上游水質我們沒法控制。”
跨省治污陷僵局,護水需跳出“一畝三分地”
多年來,從國家部委、天津和河北兩省市到流域管理部門,均在加強引灤水資源保護,但水污染問題沒有得到遏制,水質還在不斷惡化。
水利部海委引灤工程管理局副局長郭永說,水利部海委只管理潘、大水庫工程調度運行和大壩安全,對水面開發利用和水體污染沒有監督管理權;庫內網箱養魚歸河北當地畜牧水產部門管;水庫周邊采選礦企業歸地方其他部門管理;天津市成立的隧洞管理處和黎河管理處,僅負責河北境內引灤入津輸水工程的運行管理,無法管理輸水沿線兩岸入河污染物。“監管體制不順、職責不到位,致使引灤水資源很難得到有效保護和治理。”郭永說。
采訪中,各地區和部門均反映,兩大“死結”導致水質保護陷入推諉扯皮。
一方面,盡管早在2007年,潘、大水庫庫區就被列入水利部向社會公布的第一批“全國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名錄”,但劃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必須經過地方立法,而引灤水源所在地一直按兵不動,部委協調無果,致使保護無法可依;另一方面,引灤水源保護跨省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上下游利益關系沒有理順。
多位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業內人士認為,徹底治理引灤水源地污染,各地方、各部門亟須轉變“一畝三分地”觀念,在兩方面突破:
一方面,由國家出面盡快劃定潘、大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并啟動立法保護,全面取締庫區內網箱養魚。
相關專家認為,網箱養魚的污染負荷比重已占到潘、大水庫總污染負荷的30%以上,其中總磷負荷占57%以上。盡快全面取締網箱養魚是貫徹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保引灤水質合格的根本途徑。
另一方面,建立水源地水生態補償機制,理順引灤沿線保護管理體制。業內人士表示,還需要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推動庫區產業轉型,改善群眾生活,以使生態保持長久。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