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訪了廣東江門的臺灣泥鰍主養區,臺灣泥鰍的養殖主要集中在睦洲、大鰲和三江一帶,養殖面積大概只占總面積的二成。隨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功,加之近年來對蝦越來越難養,泥鰍成了養殖戶的另一個選擇。隨著養殖面積的擴大,泥鰍供大于求,價格下滑,臺灣泥鰍告別暴利時代,開始進入微利時期。由于臺灣泥鰍的一些自身優勢,仍然是養殖戶轉養的首先品種。
一、轉養、混養成主流
對于轉養品種的選擇,筆者采訪了一些養殖戶,對于資金充足的養殖戶,選擇轉養的品種一般有桂花魚、筍殼魚、羅非魚和花斑鱔。部分資金不足或池塘條件較差的,就轉養鯪魚等的餌料魚。隨著臺灣泥鰍養殖技術越來越成熟,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吸引了更多的人進入這個行業。泥鰍養殖的最大成本在于飼料,而飼料可以賒賬,另外,臺灣泥鰍的養殖風險要比對蝦低很多,主要是要應對價格的波動,所以經銷商也樂于欠款銷售,更大大刺激了養殖戶養殖泥鰍的熱情。
二、泥鰍養殖進入微利時期
在采訪的過程中,養殖戶都懷念前兩年的光景,價格好,病害少,聊天過程中也不時說出幾個臺灣泥鰍的致富傳奇。而如今,養殖泥鰍的人越來越多,而泥鰍又屬于小眾產品,價格極易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梆B殖的人多了,價錢自然就會低下來,F在泥鰍的塘頭收購價大概是10元/斤左右,如果飼料系數太高或者死亡率太高,基本就沒有什么錢賺了!别B殖戶無奈地說,“不過好在這條魚好養易管理,停電兩天它也沒有問題,風險相對沒有養殖對蝦那么高,只要能控制飼料成本,到冬天等一個好價錢,這條魚的前景還是不錯的。”
三、養殖面積仍在增加
據筆者了解,這兩年很多人都養過臺灣泥鰍, 但是由于當時技術不成熟,賺的錢不多,很多人又轉回養殖南美白對蝦了,F在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泥鰍還是養殖戶的第二選擇,用珠三角養殖戶的話說,“這條魚還是可以搏一搏的”。確實如此,臺灣泥鰍的養殖周期只需要3個月,周期短,資金回攏快,“我今年養了25畝泥鰍,這個圍有幾個養殖戶也想養泥鰍,不用操那么多的心,就算虧也不會虧那么多”,睦洲的泥鰍養殖大戶黃老板說。
四、疾病頻發,“高溫病”成了綜合征
從走訪的情況來看,養殖戶普遍反映今年的泥鰍發病率比去年要高很,主要是“高溫病”。今年的泥鰍太難養了”,來自湖南的養殖戶陳老板說,“今年的泥鰍什么怪病都有,爛嘴、爛身、爛尾。一開始發病就很難控制,我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消毒、內服效果也不明顯,特別是七、八月份的高溫季節,一天能死200多條,能連續死十幾天,現在在九月份就好一點了,往后兩個月都好養,還是和天氣有關。”
當地藥店的技術員表示,高溫季節出現的“怪病”其實也是細菌病為主,主要還是天氣原因,這條魚怕熱不怕冷,太熱就會處在亞健康狀態,自然很容易發病。一發病就很難治,高溫天氣用藥也謹慎,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換水,加深水位,但是換水的弊端容易帶來寄生蟲,建議有條件的池塘可以加建遮陰措施。珠三角除了夏季,其它季節基本上都很好養。
五、養殖技術仍有待挖掘
在大鰲鎮養殖臺灣泥鰍的吳老板從2012年開始轉養臺灣泥鰍,他告訴筆者;“養殖泥鰍除了殺蟲消毒,平時很少用藥。現在的泥鰍苗也不貴,以前最貴的時候賣到2-3毛錢一尾,今年只需要5-6分錢一尾,苗的成本下降了很多”,
“現在養殖泥鰍的最大成本在于飼料,占了80%”。吳老板養殖該品種有3年了,他認為泥鰍養殖選擇飼料方面要有一定技術的,這條泥鰍很好馴食,沉水料和浮水料都吃,羅非魚或者鯉魚料都可以喂,但是吳老板還建議養殖戶:泥鰍飼料最好是選擇大公司的飼料,雖然這個泥鰍什么都吃,但是選擇不當就會造成飼料系數高,有些養殖戶的飼料系數1.4斤左右,還有些人高達3斤,這種飼料系數幾乎沒錢賺。吳老板還建議養殖泥鰍這個品種最好還是沉水料,用浮水料系數有偏高。
六、待價而沽,利潤最大化
臺灣泥鰍怕熱不怕冷,珠三角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養殖臺灣泥鰍不用搭冬棚也可以安全過冬。養殖戶反映:“搭棚的成本太高了,全部用新材料,一個3畝的塘可能就得花2萬塊錢”。雖然春節后泥鰍的價格會普遍上升,但養殖戶會覺得不值得,2萬元的投資回報才3萬多。九月份放苗的養殖戶,大多會選擇天冷后擇高價而出,如果留到第二年春節以后再賣,價錢可能會更高,就怕天氣回暖太早,泥鰍感染水霉,所以養殖戶都會選擇在春節前后賣魚!拔疫@塘魚打算春節前就賣了,去年14塊錢一斤,我這個三畝地的小塘出了150擔魚,利潤還是不錯的。”睦洲的泥鰍養殖戶黃老板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