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這幾年中國的對蝦養殖業飽受病害的困擾,養殖戶的信心和整個養殖一樣,已經跌至低谷。加之這兩年惡劣天氣的頻繁來襲,給已經是傷痕累累的對蝦養殖業帶來一個個致命的打擊。
陽西的高位池以高投入、高產出而聞名,去年的“威馬遜”余威尚未散去,給陽西留下一片片廢墟。今年的“彩虹”給本來就極其脆弱的陽西雪上加霜般的打擊,我們不禁要問,陽西鎮是否會成為中國對蝦養殖業的一個縮影,而作為養殖戶,他們又將何去何從,陽西又能否重塑昔日的輝煌?
“豐收”了——被風收了
廖老板今年第一次在里養蝦,采用魚蝦混養的模式,漸漸摸索出一條生態養殖的路子。臺風來之前,存塘的蝦都達到了上市規格,最大的30頭左右。眼見著就是一個豐收年了,但當筆者走進養殖場時,眼前一片索條,看不出曾經生產的景象!敖衲暾娴氖恰柏S收”了,被風收了!绷卫习遄猿暗卣f道。
“現在到處都買不到電閘開關,到處都缺貨,想修電箱也沒辦法。因為沒有電,有錢也取不出來,我只能把身份證押在識熟的朋友那里才能把需要的貨先拿回來用。藥店也缺藥,特別是增氧劑!绷卫习鍝u搖頭說!耙夜と艘埠茈y,到處都在搶修,沒有人來,F在一個發電機帶不起那么多增氧機,只能輪換著用!
“我的海水井和排污口都被沖垮了,肯定是報廢了的,只能重新請人來另挖新井,沖毀的圍堤也要加固,都是不小的開支”。廖老板看著被沖毀的井房說。
“今天剛剛下塘摸過了,死蝦不多,看能不能多挺幾天。臺風過后最怕就是出大太陽, 池塘弧菌飆升,死魚和死蝦會加劇水質的惡化,我昨天剛消過毒,現在減少投料,后續的影響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反映出來,現在只能這樣處理了!
圖示:被沖毀的井房
圖示:工人在打撈垃圾
圖示:養殖戶從倒塌的電線桿邊走過
花蝦養殖戶的惡夢
吳陽的沙質和池塘的條件都非常適合養殖花蝦,因而也刺激了大量的熱錢涌入花蝦養殖。梁光超是這里的花蝦養殖大戶,在這里養了5年花蝦,共8張塘,沿海的5張塘全部被毀。“我去年剛剛加固了圍堤,今年又被沖毀了,能有什么辦法。存塘的蝦有20頭左右的,也有剛90-100頭準備過年出售的花蝦,現在全沒了,初步損失估計在100萬左右!
梁光超幸存的3口塘也因電力和水源問題朝不保夕!盎ㄎr要求的水質條件非常高,而且我的投苗密度又大,不能換水肯定養不了。臺風以后出大太陽,水質很容易變,沒電,排不了污,換不了水,隨時都可能排塘。”
圖示:梁老板無奈地看著被沖毀的花蝦塘
圖示:養殖戶在收撿被水沖走的花蝦
圖示:預計春節前上市的花蝦
圖示:目光所及,全是被沖毀的花蝦塘
屋漏偏逢連夜雨 養殖戶已欲離開
來自浙江的陳老板在這里承包了70畝高位池,他告訴筆者,今年上半年養得也不好,基本上沒賺到錢,誰知道“屋漏偏逢連夜雨”,來了一個“彩虹”,真是禍不單行。
“因為我的蝦塘不靠近海邊,躲過了一劫。但是損失最嚴重的是我的海水井,”這種井叫“香港包”,以前花了幾十萬建造的,井房都用鋼筋水泥加固過,可以說是什么風浪都見過了,最安全的,現在已經成了這個樣子(見下圖)。我現在還沒有心情去看還能不能用,如果真不能用,我也只能離開了。排污口也被堵住了,高位池沒有排污肯定不行啊,其它具體損失還在統計中,如果要恢復生產肯定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現在已經捉襟見肘了!标惱习逍πΦ卣f,看出不少的無奈!艾F在存塘的蝦大概50頭左右,現在賣肯定會被壓低價錢的,只能死撐著,看最后能剩多少能不能賣個好價錢,如果情況不妙,也只能出蝦走人了!
圖示:被臺風擊垮的“香港包”
蝦病未去天災劫 養殖信心備受挫折
今年剛到陽西養蝦的梁先生,是附近唯一個采用福建小塘模式養殖的人。梁生生告訴我們,對比其它的養殖場,我這個場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梁先生說: “我今年剛接手吳陽這片漳浦模式的小高位池,剛投苗15天,池水較淺,除了冬棚架被吹倒和一個池由于漏水地膜被掀翻外,其它的損失不是太嚴重。”“這次圍堤算是躲過了劫,如果再打上半個小時,這里也要完了,這次算是有驚無險了。日后要修復圍堤也將是一筆不小支出。幸好蝦還比較小,不需要太多增氧,但是如果電子搶修不及時,生產也會受到影響的。”梁先生告訴我們!斑@兩年的蝦本來就難養了,加上惡劣天氣頻頻來襲,明年還不知道是什么情況呢”。
圖示:幾乎失守的圍堤
圖示:被吹斷的線索
事后,我們還電話采訪了吳陽的羅非魚養殖大戶楊先生,他的養殖場距離坡頭15公里。楊老板告訴我們,他那里的損壞情況不是太嚴重,除了低壓線和一條路打爛了需要修復外,最主要的是供電設施急需搶修!澳壳,魚蝦白天都不敢下料,以前一天四餐減少至一餐的量,同時補充維生素和鈣來維持營養,提高免疫力”,楊先生無奈地說,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通電,但是如果按照去年的“威馬遜”的經驗,我們保守估計,要完全恢復通電可能也需要一個月時間。”
編者語:養殖戶作為整個生產環節的終端,幾乎承擔了所有的風險,包括疾病、市場、天氣等等。他們又是最脆弱的一個環節,一個天災人禍,或者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血本無歸。難道水產人天生就要承擔這些風險。筆者的走訪過程中,養殖戶明顯表現得很奈,至今還沒有政府相關部門過來視察情況,連最基本的“慰問”也沒有,他們只能自救。我們看到的最多的新聞是,政府又投入多少錢幫助災后重建,然而,水產始終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明年的臺風,難道我們水產人只能祈禱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