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我并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哪個行業,但年輕就是本錢,敢想敢拼。只要下定決心、全力以赴,總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臉龐寬寬的曲海飛穿一件黑色T恤衫,言談爽朗,看起來跟大多數“80后”沒什么區別,然而,在成都闖蕩多年,沒有文憑、也沒有什么特殊背景的他從建筑工人、客運司機做起,一步步尋找適合自己的創業方向,依靠勤懇踏實的努力和鉆研逐步實現創業夢想。如今,“80后”小伙曲海飛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水產養殖公司,年收入過百萬元。
棄工作去養雞
一場意外血本無歸
昨日,記者走進曲海飛位于新津縣新平鎮寶墩村的鱸魚養殖基地。一個個魚塘依次排開,不時有小魚躍出水面,蕩開一圈圈漣漪。“我現在有10多個魚塘,50多畝水面,年產鱸魚15萬斤。以每斤15—20元的價格計算,年收入100多萬元。這不,成都的一個客商正在我家的魚塘邊撈魚呢。”曲海飛一邊帶記者參觀,一邊自豪地介紹。
曲海飛是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在成都,他當過兵,做過建筑工人,還在一家運輸公司當過客運司機。“當時一個月只有千把元,吃個飯都要算了又算,更不要說給家里寄錢了。”曲海飛說,一次,他和幾個朋友到餐館吃飯,要了一盤紅燒土雞,價格100多元,“這種雞在我們村很常見,沒想到這么貴!當時我就開始留意,覺得搞養殖肯定有前途。”
當天晚上,收音機里的一則“致富經”徹底點燃了他的創業夢想——人工養殖跑山雞,市場前景好,一斤賣到20多元,投資回報率非常高。曲海飛下定決心,辭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公司文員工作,開始一邊做市場調查,一邊研究養殖技術,為自己的創業計劃做準備。
“第一批雞出欄就有了利潤,生意逐步走上正軌。”曲海飛說。
但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冬天,由于管理不善,曲海飛的養雞場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得精光,10000多只雞全部被燒死,當時曲海飛正在外地聯系業務,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都懵了,這場意外讓他虧得血本無歸。眼看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他哭了。
養殖特種魚
成立合作社帶村民致富
曲海飛不甘心就這樣被困難壓倒,他認真總結失敗的教訓,決定再次放手一搏。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曲海飛在當地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將村里閑置的50多畝魚塘租下來,改行養殖特種魚。他奔赴沿海地區向當地養殖大戶學習鱸魚養殖技術,又回家找親戚、朋友湊了50多萬元購置自動測氧機等設備。
為解決魚料供應問題,他在沿海一帶訂購了鮮泥鰍作為魚食,采用生態養殖方法,以每斤2.5元按時從海南、山東通過集裝箱發過來, 2010年,他承包的50多畝魚塘,收獲了10多萬斤鱸魚。當時,鱸魚市價最高可以賣到30多元一斤,養殖基地毛收入300多萬元,純利潤達60多萬元。
“我們這個地方氣候比較溫和,很適合養殖鱸魚,特別是在熱天的時候,長勢非常好。長到0.8至1.2斤的鱸魚最好賣,我們的魚全部由商家上門收購,平均下來,每年賣15萬斤鱸魚不成問題。”曲海飛告訴記者,養殖鱸魚的成本比較高,養殖技術十分關鍵,每天都要有人守在魚塘邊細心觀察,處理魚群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曲海飛靠養殖鱸魚賺錢致富的消息,觸動了當地村民的神經。村民們看在眼里,羨慕在心頭,那些曾嘲笑曲海飛的人,紛紛找曲海飛拜師。40多歲的趙貴成是曲海飛的第一個“徒弟”。他把原來養殖傳統魚的20多畝魚塘,全部改建成了鱸魚養殖塘,一年下來多賺10多萬元。
截至目前,曲海飛已經帶了近10個徒弟,還成立了海飛農業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技術,從種苗、魚料、魚藥、技術支持、成魚銷售等方面,為養殖戶服務,真正做到產、供、銷一條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