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天價大蝦之后,最近有媒體爆出“一斤螃蟹二兩繩”的內幕,“捆繩增重”的情況在昆明市場是否也存在?14日,記者走訪了昆明多個海鮮市場,大跌眼鏡:一只0.69公斤的膏蟹,其中綁繩占了0.32公斤。工商部門表示,商家稱進貨時已被綁好,并未刻意增重,是否違規難以界定。
帶繩稱120元 解繩賣180元
14日下午,吳井理想海鮮綜合市場。記者發現市場內出售的大閘蟹多是先賣后綁,花蟹則用細稻草捆綁。攤主解下一根沾了水的稻草,放上電子秤,秤上數據無任何變化。“這種細繩沒什么重量,純粹為了避免蟹傷人才綁的,真正壓秤的是膏蟹上的那種。”
一家出售膏蟹的攤點,蟹身上的紅色塑料繩很粗,且纏繞多圈。“進貨時就綁好了,我們也不想綁,綁成這樣更難賣。”老板說,膏蟹每公斤120元。“確定要繩子可以解,每公斤得180元。”
和平海鮮市場,一位攤主拿出兩種膏蟹供記者選擇:“小草蟹”和“大草蟹”。“‘小草蟹’綁繩少點,100元一公斤,‘大草蟹’90元一公斤,繩子多一點。”老板告訴記者,這些膏蟹從廣西東興市購入,進貨時就綁好繩子。記者提出想去繩再稱,老板斷然拒絕。老板解釋,綁繩之所以粗是因為膏蟹鉗子太大。
記者在和平海鮮市場以60元購買了一只“大草蟹”,拿到市場門口一攤位稱重。將未松綁的螃蟹放到電子秤上,稱重結果為0.69公斤。隨后為膏蟹松綁,這只膏蟹足足被綁了三圈,紅色的粗繩和普通塑料袋材質相似,因為塑料間都是水,解下時能明顯感覺到重量。看似個頭較大的螃蟹,卸去“裝備”后露出了嬌小的身軀。一上秤,體重縮水到0.37公斤。記者又將綁繩拿到市場門口的公平秤上稱重,結果依然顯示0.32公斤。
“太夸張了吧,賣繩子還是賣蟹?”圍觀市民唏噓不已。
工商:是否違規難以界定
這是否屬于欺詐行為?官渡區工商局太和分局工作人員到現場處理。“這些蟹都是進貨時就被綁上的,老板沒有二次增重賺取利潤,是否違規難以界定。”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投訴他們第一次遇到,處理存在困難。“如果定價時已考慮到繩子的重量,減去了成本,或者在消費者購買時明確告知,明碼標價,讓消費者自由選擇,商家就不存在違規行為。”工作人員稱。
“工商部門目前并無相關規定規范海產品的捆綁、包裝,我們下一步會跟海產品行業協會等單位研究,看如何規范市場,讓消費者享受到合理的價格。”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綁繩蟹時,一定要問清楚商家,能否解繩再賣,如果商家拒絕則要自行評估是否值得購買。
“對螃蟹的綁繩的重量,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行業內有成文規定。”云南省水產品行業協會會長助理劉家慶表示,目前本地海鮮市場尚未接到過類似的投訴,下一步將和市場協調,進一步規范。
記者了解到,對于“捆繩稱重”的行為,近日臺州三門縣出臺規定,所有青蟹生產者和經營者使用的專用捆扎繩重量不得超過青蟹自重的5%。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