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螃蟹上市之時,記者在中國河蟹養殖第一縣——興化市了解到,伴隨著蟹產業越做越大,職業“驗蟹師”應運而生。在當地,一名職業“驗蟹師”月薪高達5萬至10萬元,還很難招聘到。
職業“驗蟹師”憑什么如此吃香?13日,記者在興化市永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遇到了一位職業“驗蟹師”——湖北黃岡人廖宜馳。
一只大盆、幾只塑料立桶、一臺秤、一個小板凳,是廖宜馳驗蟹的全部“家當”。成千上萬只螃蟹在若干個凈水池里“吐水”,廖宜馳在工人的協助下,正對剛“出水”的螃蟹進行挑選:只見他捏起一只大閘蟹兩條后腿,看一眼蟹背后再靈巧地把蟹肚往外一翻,就把它們分放到不同的塑料立桶里。還沒等記者看明白,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直把記者看傻了眼。
廖師傅介紹,一般驗一只蟹,三五秒,真正被他挑中、歸入“好蟹”桶內的螃蟹并不多。在外行人眼里,“驗蟹師”只是看幾眼,但實際上做的事情可不少,至少得有四個步驟:看、聞、掂、捏。看一看蟹背的顏色,就可以辨識出大閘蟹胃里的水草殘余是否消化得充分,不然蒸出來后蟹黃有些發苦、影響口感。
記者遇到養殖戶李登寬時,他正在興化龍騰水產交易市場賣螃蟹。4公、3公、2.5母各式塑料牌,貼在不同的塑料立桶和蟹池上。“一次200斤,平均四五十元一斤。如果請‘驗蟹師’挑選,成熟的4兩品牌公蟹每斤可賣140元,價格翻了幾番。”
“一般養殖戶都不會聘請‘驗蟹師’,一來開支大,二來養‘好蟹’的意識還不強。”征兆鵬是“中國十大名蟹”之一“膏滿堂”的掌門人,他告訴記者,養蟹已有10多年的他,但與專業“驗蟹師”還是有很大差距。
征兆鵬說,就螃蟹是否成熟,看其腹部是否紅成一條線來說,如果顏色是水紅,而不是櫻桃紅,就不行。他也經常遇到,有的螃蟹腹部明明是紅的,蒸熟后口感卻很差。這是由于一些養殖者為了節約養殖成本,在螃蟹成熟的后期飼喂沒有跟上,螃蟹出現了“回膘”,其實這些螃蟹并沒有真正成熟。
“對螃蟹養殖公司來說,‘驗蟹師’的作用非常重要,直接決定了銷售的蟹的品質和公司的品牌。”泰州市水產站站長費忠智說,“驗蟹師”這個群體從10多年前開始出現,主要是一些外貿企業的螃蟹要出口香港等地,而香港人對大閘蟹的質量很挑剔,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就會退貨,由此出現了專門負責把關螃蟹品質的人員,這些人后來就發展為職業“驗蟹師”。
興化市龍騰水產交易市場董事長吉開平說,興化大閘蟹養殖面積約80萬畝,產值約在26億元,但是,品牌和經濟效益與陽澄湖相比還有差距,期待有更多的“驗蟹師”指導養殖戶生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