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杜濤耗時多年,苦心鉆研,終解決沙錐魚從野性到馴養繁殖的國際難題,成功讓養殖沙錐魚“游上餐桌”。
一把飼料扔進魚池,一群細長的魚苗迅速聚攏爭食,完全不怯人,這是日前記者現場采訪所見,讓人很難相信,這些以應激性強著稱的沙錐魚已被馴化,人工繁殖在魚池中。沙錐魚(多鱗鱚魚)以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著稱。近年來,為追逐利潤,一些捕撈者采取了極端的捕撈方法,致使該魚種資源頻臨枯竭,價格也水漲船高。
為讓市民吃到價廉物美的沙錐魚,廣東海洋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杜濤耗時多年,苦心鉆研,終解決沙錐魚從野性到馴養繁殖的國際難題,成功讓養殖沙錐魚“游上餐桌”。
課題組人員在魚池內作業。
結緣:從不愛吃魚到至愛沙錐魚
“這盤魚你們吃吧,我現在不吃沙錐魚。”就餐時間,一盤煎得金黃的沙錐魚被端上餐桌,杜濤卻舍不得動筷子。十年的苦心鉆研,讓杜濤對沙錐魚的愛經歷了從“愛吃到舍不得吃”的轉變。
杜濤從小在遼寧撫順長大,內陸極少能吃到海魚,每每吃魚時,杜濤總被淡水魚的魚刺刺傷,他也由此養成了不愛吃魚的習慣。1987年,杜濤入讀湛江市水產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前身),他也由此第一次品嘗到了沙錐魚的美味。
一次,因學習太累,杜濤讓同學幫忙打飯,回到宿舍后,打開飯盒的他才發現,飯盒內裝著一條細長被煎至金黃的小魚。向來不愛吃魚的杜濤也只好勉為其難地動了筷子。魚肉入口后,杜濤才發現,這魚不僅魚刺少,而且魚肉口感鮮美沒有泥味。“這是我第一次吃到這么鮮美的魚,當時的價格還只是一毛錢一條。”杜濤說,此后沙錐魚幾乎成了他唯一愛吃的魚。畢業后,杜濤先后搞過科研、從商等工作。2005年,正在搞美國紅魚種苗培養的杜濤被朋友問及,為何不搞沙錐魚的種苗培養時,杜濤才知道因過度捕撈,沙錐魚已經賣到10多元錢每500克。為讓更多市民吃到價廉物美的沙錐魚,也為了保護這種資源頻臨枯竭的魚種,杜濤決定開展“多鱗鱚繁殖生物學全人工繁育技術研究”課題。
課題組人員把成品魚放入循環池繼續培育。
艱辛:劈風斬浪采集沙錐魚親魚
2005年,杜濤正式成立課題組,開始沙錐魚馴養繁殖的研究,課題組查閱國內外的相關資料,發現少有記載。要成功實現沙錐魚養殖,就必須先采集到沙錐魚親魚,并馴化育出魚苗,但沙錐魚應激性強,一旦被捕撈起來,便拼命掙扎,直至死去,想通過正常途徑馴化幾乎不可能,課題開展困難重重。
一開始,杜濤和課題組工作人員選擇到各大海產品市場挑選體表完整的沙錐魚,帶回實驗室飼養,但這些魚往往第二天便遍體通紅,陸續死去,最多活不過5天。為得到更好的馴化魚種,杜濤和課題組決定隨漁民出海捕魚。
從湛江本地海域到陽江、海南等多個海域,杜濤從一個科研人員曬成了皮膚黝黑的漁民,甚至差點在海上遇險。聽說東海島的沙錐魚品種優良,杜濤凌晨2點隨漁船從硇洲島前往東海島海域捕魚,在抵達該海域時,漁船遇到暗流,海況復雜,狂風肆虐,一陣陣海浪猛烈敲打船身。杜濤出現了嚴重的暈船反應,為保安全,他緊貼在船上,握緊船身,漁船在波濤中艱難前行,直至第二天下午3時這艘小漁船才安全返岸。
盡管課題鉆研過程充滿艱辛,但杜濤從未放棄,課題開展僅半年,前期申請的2萬元經費便花完,為堅持科研,杜濤甚至拿出自己的工資的一部分繼續開展工作。
課題組人員在魚池內作業。
成果:首次成功繁育 6.3萬尾沙錐魚苗
經過奔波各地海域精心挑選沙錐魚魚種,杜濤發現經過誘捕籠捕獲的沙錐魚存活率最高,通過長期積累篩選,2012年年初,終于有96條沙錐魚被成功馴化。
為讓沙錐魚盡快育苗,杜濤決定采用自然光線同期等方法,模擬自然生態條件。給沙錐魚投放蝦肉、魷魚肉等混合而成的魚料。“為了讓沙錐魚盡快產卵,這些飼料可是下了大成本,里面添加了魚肝油、維生素等營養強化劑,可對沙錐魚進行性腺催熟。”杜濤說,沙錐魚性腺成熟后,又利用水流刺激自然產卵,注射催產藥物進行人工催產的辦法,使沙錐魚成功產卵。2012年5月終于順利馴化出6.3萬尾魚苗。
“第一批魚苗被馴化出時,當天晚上總算睡了個安穩覺,課題組幾個人一起圍著魚池傻笑。”杜濤說,原本最愛吃沙錐魚,從事沙錐魚魚苗研發后,卻開始懷著一種敬仰,一直舍不得吃。現在沙錐魚魚苗已培育出來,給海產養殖戶投放養殖,人工養殖沙錐魚終于成功“游上餐桌”,但下一步將進行大規模人工繁育實驗,進一步提高養殖沙錐魚的品種質量。
影響:破解沙錐魚全人工繁育難題
沙錐魚被馴化繁育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在業界轟動一時。2013年年底,省科技廳委派廣東省科技信息中心相關專家到廣東海洋大學東海島海洋生物研究基地、硇洲島等地對多鱗鱚(沙錐魚)繁殖生物學全人工繁育技術研究進行探討,了解其從野性到馴養的科學意義。同年,“多鱗鱚繁殖生物學全人工繁育技術研究”項目獲得湛江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湛江市科技局組織專家鑒定時曾表示,此研究項目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據了解,沙錐魚為世界性淺海魚類,具有廣溫廣鹽的特性。其肉質鮮嫩味美,含有一種具有5個雙鍵的長鏈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對治療心血管等病有療效,深受市民喜愛。沙錐魚的馴養繁殖成功,不僅讓市民有望吃到價廉物美的沙錐魚,更為該魚種自然資源的恢復提供了技術保障,有助進一步開展廣溫廣鹽性魚類深入系統研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