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西早造蝦和中造南美白對蝦養殖極不理想,成功率極低。晚造蝦放苗后,又遇上連續的陰雨天氣,尤其是8月底連續一周的陰雨天,水溫突降,多數養殖池塘出現嚴重的病害問題。公司(利洋)研究所人員于9月3日~7日親自到廣西欽州地區,針對當前晚造蝦的常見問題進行調查,對發病原因以及綜合防控措施總結介紹如下。
常見問題一:蝦吃料慢,加不上料,甚至減料
欽州地區從8月28日開始下雨,一直持續到9月4日,連續陰雨天后,多數養殖戶反應蝦吃料慢、加不上料,甚至減料的情況。對吃料慢加不上料的南美白對蝦進行取樣檢測,未檢測出病毒以及肝腸胞蟲,多數蝦能分離出大量細菌,組織病理切片可見多數蝦“白腸”或有“白腸”的趨勢。
圖1 吃料慢、加不上料的南美白對蝦
原因:
1、連續陰雨天,池塘水位上升20cm以上,同時水位由下雨前的33℃下降至27℃,給蝦造成很大的應激,導致蝦吃料慢;
2、連續陰雨天,藻類死亡,水質變差,細菌大量繁殖,蝦感染細菌,引起“白腸”。
防控措施:
1、使用“激活+活力鈣”,提高蝦自身抵抗力;
2、使用“優肽”或者“聚維酮碘”,控制水體中有害菌的數量。
常見問題二:蝦生長緩慢
在調查過程中,部分養殖戶反應,今年廣西晚造蝦生長緩慢現象尤為突出,個別養殖池塘養殖70多天,蝦規格僅150頭,嚴重生長緩慢。對生長緩慢的南美白對蝦進行取樣檢測,未檢測出病毒,少數蝦能分離出細菌,多數蝦經PCR檢測肝腸胞蟲呈陽性,組織病理切片可見蝦肝腸胞蟲蟲體。
圖2 放苗77天,嚴重生長緩慢的南美白對蝦
原因:蝦感染肝腸胞蟲,蝦肝腸胞蟲寄生于肝胰腺和腸道的上皮細胞,影響蝦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導致蝦生長緩慢。
防控措施:
1、加強對苗種的檢測,盡量使用正規大公司的苗種;
2、使用底質改良劑,改善養殖池塘底部環境,防止池塘本身傳染。
常見問題三
連續陰雨天后,蝦紅體、游水
連續一周陰雨天后,多數養殖戶反應蝦出現紅體游水的現象。對紅體游塘的蝦進行病毒檢測,WSSV均呈陽性,而正常蝦無WSSV檢出,生長緩慢蝦同時能檢測出蝦肝腸胞蟲。
圖3 紅體、游水的南美白對蝦
原因:
1、養殖過程中加未經消毒的外海水,傳染WSSV。
2、連續陰雨天,池塘水質劇烈變化,蝦應激,體質減弱,抵抗力下降,感染WSSV;
3、蝦感染肝腸胞蟲,蝦消化吸收下降,營養不良,體質差,感染WSSV。
防控措施:
1、在養殖過程中盡量不要加未經消毒的外海水;
2、在飼料中添加“LY-生命素+營養快線”,提高蝦自身抵抗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