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項高科技產業項目正式落戶青島,青島的海洋漁業科技企業與瑞典先進技術合作給海洋魚類建“環保摩天樓”。該項目落戶西海岸經濟新區,先以鲆鰈魚類為試點,2017年上半年建成后將為市民餐桌上提供吃起來更安全的魚。
“我們與瑞典的公司開展合作,在國內首次引進鲆鰈魚類多層循環水立體養殖系統,在青島藍色糧倉科技發展中心內進行產業化示范和開發推廣。”青島藍色糧倉科技發展中心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多層立體循環水養殖系統起始于挪威,并被多個歐洲國家運用于漁業生產之中,代表了世界領先的陸基工業化養殖技術和理念,目前在全球已有7套系統正式投產。“我們首先合作的是鲆鰈魚類,比如市民平常吃的多寶魚就是其中的代表。”青島藍色糧倉科技發展中心有限公司負責該項技術的負責人魏赟 說,目前國內針對海水魚類的養殖大多比較粗放,主要采用的是近海沿線養殖,抽取海水或沿海地下水進行流水式養殖以及工廠化養殖。如果對水處理不嚴格會使魚類產生寄生蟲或其他病害,影響魚類健康安全,從而影響食品安全。引進的新系統可建成5~8層的大型生產車間,單位水體面積年產量是國內養殖系統的5~10倍,占地面積只有同等單層養殖系統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就好像給魚類建起了‘摩天大樓’,而且是非常環保的。”魏赟 形象地說。
目前國內的養殖方式一般無法實現水循環清理等,也就是說,如果想保持魚類居住環境的干凈,就得大量換水。可青島引進的這項技術就不是如此了,以多寶魚為例,可以為它們建5~8層的“大樓”,樓層之間是循環連接的,而多寶魚就生活在各個樓層以及樓層之間的跑道上,整個循環養殖系統主要靠兩大部分組成—— 養殖系統和水處理系統。
魏赟 說,如果按50立方米的養殖水體來說,傳統的流水養殖一天需要更換約200% 的水,也就是一天要更換約100立方的水才能保持養殖環境的干凈,而多層水循環系統一天只需要更換約5立方的海水就能保持魚類生活水環境的環保。
固定在養殖跑道上的清洗機器人會定時清理多寶魚的生活環境。除了機器人,還有自動投餌裝置,給多寶魚“喂飯”也是全自動的,將餌料放入自動投餌機,順著跑道跑一圈餌料就能順利快速到達每一條多寶魚的口中了。
更神奇的是還有魚類自動分揀裝置。“多寶魚成熟了,怎樣把多寶魚撈出來售賣?技術上革新,告別了人工。”魏赟 介紹說,自動分揀裝置會把成熟了的多寶魚從跑道上吸出來,然后自動給每一條多寶魚稱重,按照設定的重量自動分類并分裝到不同的筐子里,方便按照大小、重量等售賣以及出口。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