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閘蟹以池塘養殖為主,三個主養區中,以漢川汈汊湖養殖技術最好,其次為洪湖,養殖最落后的地區為監利縣。目前,漢川汈汊湖地區大閘蟹養殖已全程使用全價飼料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水產資源非常豐富,除了盛產聞名中外的武昌魚外,小龍蝦和大閘蟹近些年也已成為湖北水產“明星”,尤其是大閘蟹,因有極好的效益支撐,養殖面積在迅速擴大。
湖北洪湖大閘蟹養殖塘口
9月底,筆者走訪了湖北大閘蟹主要養殖地區。據武漢澳華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鄭海地介紹,湖北大閘蟹養殖面積已經發展到80萬畝以上,螃蟹全價飼料市場總銷量已有4.5萬噸左右,且隨著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湖北大閘蟹養殖模式、技術和品質在不斷改善,發展前景非?捎^。
主要養殖區分布
湖北大閘蟹以池塘養殖為主,集中在三個區域,其中監利縣養殖面積最大,約有30萬畝;其次為洪湖周邊的沙口、小港和螺山等鎮,養殖面積在25萬畝左右;養殖面積最小的地區為漢川市的汈汊湖周邊,約12萬畝。
湖北大閘蟹畝產量多在100斤左右且規格較小(主產2兩母蟹和3兩公蟹)
相比江蘇,湖北大閘蟹養殖技術比較低,畝產量多在100斤左右且規格較小(主產2兩母蟹和3兩公蟹),投喂以冰雜魚、大豆、小麥、玉米等原料飼料為主;因距海較遠,冰魚價高且質量較差,因此,湖北大閘蟹品質較江蘇整體較差。三個主養區中,以漢川汈汊湖養殖技術最好,其次為洪湖,養殖最落后的地區為監利縣,畝產普遍僅70-100斤左右。
據業內人士介紹,湖北大閘蟹最早于2000年左右開始在洪湖地區養殖,漢川汈汊湖地區養殖技術后來者居上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汈汊湖養殖戶思想開放,更容易接受新的養殖理念,做到了精細化養殖。目前漢川汈汊湖地區大閘蟹養殖已全程使用全價飼料,飼料市場總銷量在14000噸左右,平均畝產150-200斤。
“3+5”養殖模式
湖北大閘蟹扣蟹苗基本購買自江蘇如東、上海崇明島和安徽水陽江一帶,所購買的扣蟹苗規格在100-120只/斤,2015年初扣蟹價格在25-28元/斤不等。
湖北大閘蟹養殖最大的亮點就是“3+5”養殖模式,具體為扣蟹苗每年2、3月份買回來以后先放入小塘中暫養3個月。直到5月份,此時蟹苗已蛻殼2次,規格在25只/斤左右,后再轉入大塘養殖5個月,到10月中旬養成并開始大量上市。
成熟后上岸的大閘蟹
據當地養殖戶介紹,之所以采取這種養殖模式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大閘蟹成蟹養殖階段前兩次蛻殼后成活率很低,一般只有60%-70%。如果蟹苗質量不好或長途運輸致鰓部受損,蟹苗成活率會更低,而后面三次脫殼后成活率可達90%以上,所以采取這種模式可準確估計大閘蟹的放養數量,后期養殖管理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另一個目的是保護大塘前期栽種的水草不被蟹苗吃掉,使水草可以良好生長。
湖北各地大閘蟹養殖并不追求大規格,蟹苗放養量方面,洪湖和潛江地區普遍在800-1000只/畝,套養小龍蝦或鱖魚,尤其是小龍蝦產量較高,所以成蟹規格并不大,一般母蟹2.3兩/只、公蟹3兩/只。漢川成蟹養殖雖為精養,但蟹苗放養量較高,普遍在1200-1500只/畝,因規格只比其他兩地稍大,母蟹2.6兩/只、公蟹3.3兩/只。
此外,湖北大閘蟹養殖和江蘇最大的不同是螺螄的投放量。江蘇大閘蟹養殖都會投放500-1000斤/畝的螺螄,但是湖北大閘蟹養殖只有洪湖和監利兩地會投放300-500斤/畝的螺螄,而漢川汈汊湖地區幾乎不投喂螺螄。據養殖戶講,螺螄投放量少或不投喂的主要原因是螺螄價高且質量不好,這樣做也帶來了后期水質容易惡化、難以調控的問題。
晚上在岸上抓到的大閘蟹
成蟹網售較少
目前,湖北大閘蟹上市的主要銷售渠道仍是市場批發,最大的批發交易市場為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其次為洪湖市新建的閩洪水產品批發大市場。
由于養殖技術的原因,湖北大閘蟹上市時間比江蘇晚一個月左右,即在10月下旬開始大量上市。9月底筆者在閩洪水產品批發大市場走訪時,看到已有少量大閘蟹開始銷售,但是批發價格相比江蘇低了不少,仔細詢問下來,除了大閘蟹質量不及江蘇以外,批發所執行的規格標準也和江蘇有很大差異,由此可見,湖北大閘蟹銷售市場還處于逐漸形成階段。
今年大閘蟹網上銷售異常火爆,無論是網絡大平臺還是微商小店鋪,便捷的互聯網信息交流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大閘蟹這一傳統美食。據筆者了解,很多江蘇地區的大閘蟹養殖戶都開設有自己的網絡銷售平臺,比如天貓、微店、微商等等形式,為自己開辟了除批發銷售外的另一個銷售途徑。另外,隨著網商的興起,大閘蟹銷售的品牌意識也在迅速發展,“人人只識陽澄湖”的局面在逐步打破,越來越多的大閘蟹地方品牌和商業品牌開始出現。
相比江蘇大閘蟹網商的火爆,湖北大閘蟹網商則略顯清凈,畢竟兩個地區發展程度不同,但是已經有一些行業優秀人士開始行動,相信隨著湖北大閘蟹養殖技術和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這個“千湖之省”也將涌現眾多的優秀品牌。
湖北大閘蟹優秀養殖模式介紹:
一、洪湖蟹鱖套養高效模式
馬自紅:洪湖小港農場白馬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馬自紅是洪湖小港農場的一位大閘蟹養殖戶,同時經銷澳華大閘蟹飼料。除了經營自己養殖的100多畝大閘蟹外,他還和他的用料養殖戶一起成立了白馬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洪湖相對落后的養殖模式中,他探索出了一套蟹鱖套養的高效養殖模式,畝利潤可達6000元以上。
洪湖大閘蟹養殖塘口一般都偏小,多為10 畝/口的小塘,最大的塘口不過40畝左右/口。多數養殖戶沒有用商品全價飼料養蟹的習慣,即使用飼料也都是低檔料,投喂餌料主要還是冰雜魚、小麥、玉米的等原料飼料。其次是水質調控意識和理念差,很多還是等出了問題才找辦法,養殖比較粗放,蟹苗成活率低,畝產多為70-80斤/畝,成本在2000元/畝左右。
馬自紅近兩年一直采用自己摸索出的蟹鱖套養模式養殖,該模式為每年5月份開始放苗,螃蟹放1000只/畝,3-5cm/條的鱖魚苗放100條/畝,螺螄300斤/畝。全程使用全價飼料投喂,畝用飼料300斤左右,收獲時母蟹2兩、公蟹3兩左右,鱖魚約1.5斤,螃蟹回捕率80%、產量200斤/畝左右,鱖魚產量100斤/畝左右。按照螃蟹批發價格30元/斤計算,該模式畝利潤可達約6000元。
幾年實踐下來,馬自紅的蟹鱖套養模式效益大大超過了當地水平,他對此自信且滿意。他認為,洪湖養殖大閘蟹具有天然優勢。首先洪湖屬于大湖區,水源充足,且水質呈偏堿性,很適宜大閘蟹生長,況且目前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澳壳拔覀兊拇箝l蟹養殖和管理技術比江蘇要差,但是相信經過3-5年的交流、整合和進步,我們的大閘蟹品質肯定不會比江蘇差,前提是洪湖養殖戶要改變故步自封的思想觀念!瘪R自紅說。
二、漢川汈汊河高密度精養模式
張長元:漢川汈汊湖長源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9月下旬,筆者來到湖北漢川汈汊湖張長元的蟹塘上拜訪,他是汈汊湖大閘蟹養殖高手之一。2008年開始養殖大閘蟹,2014年他的螃蟹畝產量超過200斤/畝,今年又開始經銷大閘蟹飼料,并開始嘗試南美白對蝦養殖,可見漢川人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并樂于改變的開放心態。
漢川大閘蟹放養密度普遍達到了1200-1500只/畝,回捕率在80-90%,平均畝產170-200斤,最高曾出現過400斤/畝。雖然漢川汈汊湖只有12萬畝左右的大閘蟹養殖面積,卻代表著湖北大閘蟹養殖的最高水平。這里的養殖戶很容易接受新的養殖觀念,最早采用“3+5”養殖模式,且都是精養模式,蟹塘一般20畝/口左右,不套養其它品種,不放養螺螄,全程使用全價飼料搭配一定量的冰雜魚投喂,平均養殖成本3000元/畝左右,去年平均畝效益4000-5000元。
由于去年大規格螃蟹價格不好,今年張長元采取的是“只求產量不講規格”的養殖策略,他養殖的45畝塘放苗量在1200只/畝左右,全部使用飼料投喂,沒有投喂冰雜魚,如今平均規格在2.5兩/只以上。“使用飼料投喂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會破壞水質,水好大閘蟹才能養的好,另外相比冰雜魚,飼料中的有害病原基本沒有,能夠有效降低病害的發生,這一點在我們這種高密度養殖塘中尤為重要!睆堥L元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