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牡蠣,在我國被習慣叫做生蠔、大蠔。小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文章,叫《我的叔叔于勒》,其中有這么一段描寫:“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
從這段描述可以看出,當時牡蠣是有錢人才能夠品嘗到的東西。而如今,生蠔已經端上了普通人的餐桌。雖然司空見慣,但你見過海碗一樣大的生蠔嗎?其實啊,在“中國大蠔之鄉”——廣西欽州,海碗大的生蠔比比皆是。這不,廣西欽州“蠔情節”前兩天就正式開幕了。整個11月份,每天都會向前去品嘗的人奉上“蠔情盛宴”。
大蠔豐收的背后卻存在著隱憂。去年的強臺風“威馬遜”、“海鷗”讓當地漁民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今年的強降雨,又再次殃及水產養殖業,漁民們可謂是損失慘重。在此情況下,廣西在全國率先試水水產養殖保險。具體是如何實施的?漁民的利益能否從中得到保障?
去年兩場超強臺風吹過,廣西欽州市龍門港鎮南村的漁民包培珠損失慘重。他希望能夠購買保險,減少損失。
包培珠:我有去了解過,買了那個養殖鱸魚魚排的保險,在欽州港那些保險公司都說沒有這種保險,后來我一直都沒有過問。
記者:如果推出一個比較合適的保險你們還是愿意加入進去的?
包培珠:這個要是達到我們的理想,我們肯定會買。
漁民李啟華有著同樣的期望,當時也提出購買保險,但是卻找不到購買依據。
李啟華:這個誰都想買,要看怎樣賠償,沒有出臺政策,讓我去問哪個保險公司?怎樣買,是最大的問題,買多少、得多少很關鍵。
據記者了解,在所有的養殖行業當中,水產養殖所承受的風險程度是最高的。去年,僅欽州一個市,自然災害造成的水產養殖損失就高達13個億。
為此,廣西在今年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關于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進一步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并組織了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等部門進行調研并研究制定了大蠔養殖風力指數保險條款及費率。欽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符蘭芳:
符蘭芳:大蠔每畝的保金9000元,保費按照7%,每年每畝收取的保費630元。保險費由財政補貼70%,養殖戶自行承擔30%,按照風力的級別進行賠償。
記者:風力達到多少級,大蠔才能得到賠償呢?
符蘭芳:風力要達到10級以上。
新的保險政策一出,在欽州市欽南區犀牛腳鎮沙角村養殖大蠔的吳冠鋒,馬上為合作社的幾百畝大耗購買了保險。
吳冠鋒:之前沒有那個保險,臺風來的時候我們的損失是很大,現在放心了!我們合作社跟保險公司簽約400畝,今后還要加大。
據記者了解,今年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除了在欽州試點為大蠔購買保險外,還計劃試點為對蝦也購買保險。但是當記者提及水產養殖保險是否可以全面推廣時,欽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符蘭芳表示:
符蘭芳:作為我們主管部門是想所有的品種都參加,但是保險還要看保險機構和財政支持力度。如果全部由養殖戶繳保金,壓力比較大,所以還要看政府的支持。
同時,參與此次保險簽訂的某保險公司廣西分公司農業保險事業部總經理宋杭也表示,由于目前全國并沒有水產養殖保險的先例可循,廣西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而且承擔的風險也比較大。
宋杭:傳統的養殖保險風險非常大,它的標的看不到,一旦損失,很難清點,所以保險公司在這方面很慎重。我們現在做的大蠔是風力指數保險,一個責任比較單一,就是臺風,十級以上。二損失確定方式比較簡便,只要達到10級風力就開始起賠,至于具體的損失不做具體的查看。
宋杭也表示,雖然目前廣西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但是距離全面推廣水產養殖保險,還有一條很長的探尋路要走。
宋杭:該怎么開展更合適,一直在探索、一直沒放棄。但是這方面技術力比較弱的,甚至以前沒有做過農業方面的保險公司,是不敢做的。每一個品種都有不同的風險特性,所以條款開發必須是有針對性的,他也有不同的生長特性和成本,或者價值遞增規律,所以賠付也是根據品種的不一樣做的規定。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