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灣曾是一個漁業養殖集中的海域,為優化調整海洋產業布局,合理利用海洋資源空間,2016年底前,羅源灣海域內所有的水產養殖設施和養殖水產品將實現全面退養。如今,退養工作正穩步有序進行,許多養殖戶開始赴省外甚至境外另尋發展空間。
未來羅源灣以港口航運臨港工業為主導發展方向
“根據《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的要求,羅源灣海域主導功能定位為港口及航道區,未來羅源灣以港口航運、臨港工業為主導發展方向,灣內水產養殖業將逐步退出。”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隨著羅源灣臨海產業的快速發展,灣內水產養殖業與臨海工業、港口物流用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保障臨海產業的發展,加快推進羅源灣內水產養殖全面退養及轉產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勢在必行。
羅源灣地跨連江和羅源兩縣,水域面積34萬畝,水產養殖主要分為海上網箱、周邊涂灘和藻類養殖三種。今年6月《福州市羅源灣海域水產養殖退出工作總體方案》正式出臺。退養范圍、對象為羅源灣海域內所有的水產養殖設施和養殖水產品,包括網箱、淺海、灘涂和墾區海水池塘等。其中,羅源灣南岸連江縣轄區包括馬鼻、透堡、官坂、坑園、下宮等5個鄉鎮,現有養殖網箱逾9萬個、深水大網箱20個,養殖品種為鮑魚、大黃魚、牡蠣、海帶等。羅源灣北岸羅源縣轄區包括松山、碧里2個鄉鎮,現有養殖網箱13.4萬個,養殖品種為鮑魚、大黃魚、牡蠣、海帶等。該海域退養工作涉及連江縣和羅源縣的7個鄉鎮逾10萬人口,相關從業人員將進行轉產轉業。
養殖大戶示范帶動
養殖戶林道魁在碧里鄉海域從事養殖十多年,他的200多箱黃瓜魚和鮑魚都已退養。現在,他已開始尋覓新的養殖模式——購買半成品鮑魚運到威海養殖。面對羅源灣的退養,他并沒有對今后的發展失去信心,反而以更加開放的眼光去拓展自己養殖事業。
據了解,今年5月,碧里鄉政府帶領養殖大戶到遼寧省葫蘆島市考察,計劃在該市的渤海灣海域租用10萬畝養殖用海。目前羅源灣內的半成品鮑魚轉移到該海域已試養成功,明年將會進行大批量轉移養殖。同時,鄉里還對養殖戶進行菌類種植、牲畜養殖培訓,使養殖漁民能順利轉行到羊養殖和食用菌種植等種養行業。
為了如期實現搬遷,相關部門在確保羅源灣海域退養貸款按進度下撥到位的同時,加強與養殖戶的溝通。宣傳人員直接到戶、深入漁排,傳達征遷退養政策,提高養殖戶的征遷意識,增強漁民的自覺性,并對退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協調解決。此外,還加大海上巡查力度,強化管理、促進搬遷、防止回潮。
截至9月30日,連江縣共完成網箱征遷5.8萬個、池塘征遷1.4萬畝,已完成網箱退養總任務的59%;羅源縣共完成網箱退養超過5萬個,已完成網箱退養總任務的38%。計劃于2016年底前完成全部退養工作。
漁業部門多方籌措促進漁區和諧
為了幫助當地漁民順利地轉產轉業,促進漁區和諧,各級漁業部門從四個方面進行謀劃。
一是拓展灣外養殖空間。目前,連江縣定海灣建成消波堤1.3公里,新開辟養殖面積2460畝。該項目依托海島開發養殖空間已納入新一輪市級海洋功能區劃,正積極推浮動消波設施建設可行性調研,拓展灣外養殖空間。
二是向省外轉移勞動力。目前福州市有養殖戶3000多人在江蘇、浙江、廣西和上海等地發展南美白對蝦養殖,養殖面積達11.5萬畝,總產量4.6萬噸,產值達11億元。3月中旬,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連江、羅源兩縣漁業部門、養殖大戶、漁業專業合作社等有關人員赴舟山市學習考察,探索羅源灣退養漁民赴舟山發展養殖生產的途徑和在連江、羅源當地發展休閑漁業基地的新思路。
三是向境外轉移養殖業。目前,福州市在印尼瑟蘭島、三寶壟、金馬安、巴淡島等地區建立了多個境外養殖基地,項目簽約總投資約8億美元,境外養殖業已粗具規模。引導養殖戶“走出去”,可充實福州遠洋漁業產業。
四是漁民、養殖戶上岸轉業。目前,連江縣采取提高居民社會保障金、拓展養殖海域面積、扶持發展異地養殖業、開展勞動力再就業培訓等措施,引導退養漁民轉產轉業;羅源縣通過開展深水養殖、食用菌培植、茶葉種植等專業技能培訓,讓部分退養勞動力成功轉業,逐步向新開辟的陸地養殖 (種植)區轉移,進行深水網箱鮑魚養殖和食用菌培植、茶葉種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