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016(北海)海洋經濟發展研討會于在廣西北海市隆重召開。研討會以“藍色海洋 持續發展”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如何充分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整合提升水產加工產業、建立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和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等相關的議題。參會的學者、嘉賓等達到300多人次,共同聚焦海洋經濟發展新動態。
開幕式:積極發展全方位海洋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北海市人民政府林山青市長致歡迎辭
北海市人民政府林山青市長在開幕式中致辭表示,北海的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北海市作為北部灣經濟區的橋頭堡,區位獨特、資源富集、環境優良,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優越條件和良好基礎。借助于這個平臺,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科研院所與企業正集聚入園,將極大地提升園區的科技項目聚集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同時,也將提升北海市科技地位和城市品位。在新經濟環境下,通過創新,深挖海洋藍色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一定可以圓一個藍色的海洋夢。
國務院參事、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葛志榮會長致辭
國務院參事、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葛志榮會長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國和消費國,2015年,中國的鮮活水產品貿易額達到26億美元,鮮活水產品已經成為整個進出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積極的作用。中國現在已經形了以遼寧、山東,江蘇,上海,廣東、福建、廣西為主的鮮活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圈,進一步地開發資源,合理利用,北海的海洋經濟一定能在全國做出榜樣。
北海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向院士、專家頒發顧問聘書
合作簽約活動
歲月崢嶸 “藍色硅谷”不是夢
國務院參士/著名經濟學家任玉嶺致辭
任老先生作為前北海市副市長,在回憶往事時感慨萬千。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北海已經不再是以前的老北海。北海市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國家11個旅游度假區之一,海洋經濟自然是北海發展的重頭戲,任老先生同時也對北海寄予深切的厚望,在藍色海洋里,北海一定能看到更美好的未來。
將北海打造成中國南方海洋科技小高地
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健為參會者介紹了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情況。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于2010年12月經科技部、農業部等六部委批準成立,是全國117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中唯一以海洋農業為主題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013年,北海市委政府增掛“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牌子,立足海洋農業,全面發展海洋產業。園區按照“一區三園”模式,分別建設海洋科研創新園、海洋加工物流園和海洋科普觀光園,致力于打造中國南方海洋科技城,建設北部灣藍色經濟硅谷。園區重點發展海洋水產種業、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水利用業、涉海精密食品研發及制造、海洋科技服務業和海洋旅游業等。
“一區三園”全面為海洋經濟保駕護航
科技園的效果圖及意向合作單位
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由3個項目組成:海洋科研創新園、海洋加工物流園和海洋科普觀光園,涵蓋了研究、生產、教育、科普、環保、文化等各個方面,全面體現了國家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現有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北海)臨海基地、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11家科研機構簽約落戶園區,(深圳)華大基因、信肽生物科技等2家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簽約入院。
A 海洋科研創新園
規劃面積191公頃,位于竹林鹽場沿海,陸海聯動,大力引進國內外領軍海洋科研機構,孵化、培育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產學研”為一體的創新園區。園區的重點發展方向是海洋水產種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精密儀器研發制造、海洋科技服務業及海水綜合利用等。
B 海洋加工物流園
海洋加工物流園區分為2個部分,園區1規劃在北海福成機場西面,南北鏈接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規劃總面積達2100公頃。園區近期重點發展冷鏈、海洋生物醫藥和貿易、現代倉儲物流等,遠期發展海洋裝備制造、海洋電子信息、海洋可再生資源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海洋產業。
園區2規劃建設在鐵山港區營盤鎮,陸地面積433公頃、海域面積約280公頃,主要發展遠洋捕撈,同時配套建議海產品交易中心、水產培訓學校綜合配套等,同時還兼具有卸魚、漁船避風停泊、修造船廠、補給保障、冷鏈物流和園際貿易等功能。
C 海洋科普觀光園
園區位于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閑旅游區,占地面積133公頃,依托海濱豐富的紅樹林與生態資源,將海洋產業科技展示、海洋農業體驗與紅樹林科學研究相結合,建成集濱海觀光、海洋科技展覽、商務會議、漁事體驗于一體的海洋科普觀光園。
研討會專題報道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張偲院士專題報道:《關于“一帶一路”與海洋科技的初步思考》
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專題報道:《研發海洋碳匯助力海絲之路》
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王鋒副局長專題報道:《遠洋航線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發展海洋經濟 食品安全同行
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海洋經濟,我們養殖的水產品要想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不得不提質量安全問題。隨著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人們對水產品的食品安全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也是今天與會專家的重點報告內容。
我國的水產品最近負面消息不斷,是否就說明我們的水產品質量和安全就很差呢?“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合格率在95%左右”,這是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林洪教授在今天的報告中給出的答案。盡管只有5%的水產品存在問題,但林洪教授認為,正是這5%的水產品不合格,嚴重影響了國家的形象和漁業的發展,加上外界對一問題的放大,導致人們對水產品質量安全信心不足。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林洪教授
盡管水產品還有很多問題,但也應該看到這幾年我們在水產品安全問題上的進步。2009-2011年期間,影響海產品安全的因素中, 漁藥殘留和農藥問題占到整體的53%,而2012年-2014年期間,漁藥殘留和農藥問題已下降到24%,這表明農藥和漁藥殘留問題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國家質檢總局進口口食品安全局的楊彬彬處長
隨后來自國家質檢總局進口口食品安全局的楊彬彬處長還對大家關心的新食品安全法進行了解讀。楊處長表示,水產品是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水產養殖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任何時候都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中,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和社會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齊心協力,才能保證我們的食品安全。
中國水產品出口:挑戰與機遇并存
自2002年開始,我國就已經成為水產品第一出口大國,但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寧波工程學院海洋經濟研究所的所長王世表表示,我國的水產品出口,存在著很多不足和挑戰,比如: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有發生,一旦發生便可能引發一系列國貿負面影響;水產品出口競爭越來越厲害,替代產品層出不窮;非關稅貿易壁壘問題愈加明顯等等問題;國外購買力下降;國內水產品的生產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等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的水產出口面臨著很多挑戰。來自國家質檢總局動植特檢疫監管司的劉金龍副處長表示,受世界經濟大環境下滑等因素影響,今年我國水生動物的進出口貿易均出現下降。
國家質檢總局動植特檢疫監管司劉金龍副處長
寧波工程學院海洋經濟研究所的所長王世表
面對這些問題,我國的水產品出口企業要如何應對呢?王世表所長提出了幾個對策:建立行之有效的質量安全管理機制;提高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重典治理食品安全問題;重視國家認證,切實執行有關標準,與國際接軌;樹立品牌意識,重視創新,推進優質優價機制;建立和完善反傾銷、反補貼預警機制;技術標準和檢測技術快速與國際社會銜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