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雀鱔。
近日,南海丹灶一名市民在仙湖里釣起了一條長達1.58米,重約90斤的巨型“魚怪”。經過丹灶農林漁業局工作人員的鑒定,這條“魚怪”原來是鱷雀鱔,是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這種“淡水殺手”在國內暫時沒有天敵,會嚴重破壞生態系統。工作人員猜測有市民將鱷雀鱔當觀賞魚養殖,后在仙湖內放生,因此出現在丹灶仙湖內。
鱷雀鱔有多毒?
毒性媲美河豚 吃上幾口可危及生命
據介紹,鱷雀鱔屬外來入侵物種,原產于北美,成年的鱷雀鱔體長可達3m以上,是大型肉食性兇猛魚類,會攻擊遇見的所有其它魚類。和“食人鯧”同是臭名昭著的“水中殺手”,也是“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之一。
資料顯示,捕食時,鱷雀鱔會一動不動地裝死,直到獵物靠近它時才發起致命一擊,然后圍著被咬死的魚轉一至兩圈后再將其吃掉。若任其在本地繁衍,極有可能危害本地的自然生態,造成物種侵害。外地曾做過試驗,一魚塘中放養1~2條鱷雀鱔,半年后一塘魚被咬食殆盡。
此外,鱷雀鱔堪稱頂級毒魚,與河豚一樣,在排卵期能產生劇毒物質,人吃上幾口就會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市民釣到這種魚后,千萬不要食用。
它如何被捕獲?三人花一小時釣起來
火箭筒的體形,覆蓋青灰色菱形鱗片、尖凸的嘴部、上下顎密布鋒利的牙齒,這條長達1.58米,重約90斤的“怪魚”是本月5日南海丹灶市民在仙湖內釣起的。
昨日,記者聯系到了釣起這條巨型怪魚的劉湛讓。劉湛讓剛學習釣魚只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平時只是到丹灶仙湖練練手,釣上來的一般都是大頭魚、鯉魚、非洲鯽等,最重也不過兩三公斤。
1月5日下午1時左右,他像往常一樣來到仙湖垂釣,沒多久忽然發現有一條大魚上鉤。“當時以為只是十來公斤,但就是一直拉不上來。”后來,他叫來兩名朋友,花了一個多小時,用兩個撈網,才將這條魚撈了上來。
它如何被處置?目前已賣作觀賞魚之用
看到眼前這條奇形怪狀的魚,他說不上名字,附近有人懷疑是“鴨嘴鱷”。
經過丹灶農林漁業局工作人員的鑒定后,原來,這條“魚怪”學名叫鱷雀鱔,也叫福鱷、大雀鱔、幽靈火箭,是原產于北美的一種大型肉食性魚類,體長可至3米,體重超160公斤,按這樣計算,這條只是一歲多的小鱷雀鱔而已。
由于自己家里沒有這么大的魚池可以放得下這條魚,劉湛讓將這條鱷雀鱔暫時寄養在朋友家花院的魚池里。昨日,他的一名朋友將魚買了,準備放在家里當作觀賞魚之用。
至于這條鱷雀鱔最終賣了多少錢,劉湛讓并不愿意透露。
它為何出現在仙湖中?可能是有人放生的
丹灶鎮農林漁業局工作人員羅慶龍表示,鱷雀鱔食性很雜,體形長到一定大的時候,可能會對人造成傷害。此外,由于這種“水中殺手”在國內暫時沒有天敵,會嚴重破壞生態系統。
至于為何會在仙湖出現鱷雀鱔,羅慶龍分析,此類魚已經被引進國內當作觀賞魚養殖,可能有市民不知其危害,隨意放生到仙湖。羅慶龍呼吁,處理自養的觀賞魚,最好交由相關部門處理,不要私自放到湖泊、江河里面,避免對生態環境、生態系統造成危害。
如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 放生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法學教授、律師戴國梁表示,目前我國尚未對此類隨意放生的行為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存在法律上的真空,而且發現外來物種也需要放生后的一定的時間,也存在取證上的困難。不過他同時表示,如果能證明被放生的外來物種對環境確實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導致環境惡化,那依照《環境保護法》,放生者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記者從網上搜索得知,近年來在全國各地的水體里出現鱷雀鱔等外來物種的情況并不少見,在佛山本地也曾發現過鱷雀鱔。
2012年5月,高明皂幕山的山腳下,有市民在一條河里發現了一條超過一米長的怪魚,后經確認為鱷雀鱔;2014年6月,禪城區園林處在亞藝湖捕魚的過程中,發現一條半米長的怪魚。這條魚長著一張像鱷魚般的長嘴和鋒利的牙齒,后半身卻像鱔魚,后經確認為鱷雀鱔。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