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北省水產局消息,2015年,湖北省黃鱔、泥鰍產量分別達17.21萬噸和4.39萬噸,養殖產值合計107.38億元,鱔鰍產業成為繼小龍蝦、河蟹之后的第三個“百億元”產業。
湖北黃鱔產量占全國近一半
不僅在人工繁育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湖北省在黃鱔、泥鰍高效養殖技術和規模上更是領先全國,產品價格擁有市場定價話語權。
“通過組織社員集中銷售、收購周邊地區黃鱔,日均運銷黃鱔20多萬斤,在江西、浙江、上海等地水產品交易市場擁有定價話語權。”仙桃市強農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業內人士更是稱此為“湖北黃鱔未到貨、市場銷售不開盤”。目前,湖北省大力開展黃鱔、泥鰍流通體系建設,黃鱔、泥鰍銷往國內20多個省份和100多個大中城市,形成穩定的市場占有率。
2015年,湖北省先后建成仙桃市強農、沙洋縣軍飛、監利縣海河等規模化養殖基地57個,仙桃、洪湖、監利等9個縣(市、區)黃鱔養殖面積超過2萬畝,該省共有黃鱔養殖網箱448萬口,養殖面積達到74萬畝,養殖規模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黃鱔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近一半。湖北省建成泥鰍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36個,培育百畝以上泥鰍養殖大戶50多個,養殖總面積達到14.6萬畝,總產量居全國第三。
近年來,湖北省水產業緊緊圍繞“一魚一產業”戰略,著力調整養殖結構,努力提升漁業特色養殖比重,通過加強人工繁育技術研發、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高效養殖技術模式推廣、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精品名牌打造等措施,推動黃鱔、泥鰍產業健康發展。
養殖戶年收十幾萬元成遠近聞名富裕村
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如今,在仙桃市張溝鎮先鋒村480戶村民中,有453戶開展網箱養鱔,戶收入低的在十幾萬元、高的達七八十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被譽為“中國黃鱔第一村”。
實際上,這只是養殖戶增收的一個縮影。湖北省水產部門介紹,各地涌現出了許多開展鱔鰍養殖增收致富的典型。洪湖市五標水產專業合作社社員胡洪國實施泥鰍池塘精養,6畝水面年產泥鰍1.8萬斤、純收入12萬元;天門市佛子山鎮橋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社員10戶開展720畝
“稻鰍共作”,2015年社員人均純收入超過8萬元……
“目前,黃鱔、泥鰍養殖的平均收益是常規品種的2.5倍以上。”湖北省水產部門介紹,按照每畝投入280千克鱔苗計算,普通網箱養殖黃鱔的成本約2.8萬元,純利潤在1.5萬元左右;而“二年段網箱養鱔”的成本共為4.5萬元左右,兩年的純利潤在4萬元左右。按照每畝投入6萬尾鰍苗計算,泥鰍池塘養殖每畝的成本約為9000元,純利潤在5000元左右;“稻鰍共作”每畝泥鰍可獲得純利潤1500元左右,加上水稻收入每畝純利潤在2500元左右。
湖北省水產部門介紹,經過多年實踐,湖北省黃鱔、泥鰍養殖技術成熟、經濟效益良好,為促進漁業結構調整、漁民增收致富和農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