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回家的鮮魚,如果魚鰭根部不是微微泛紅的肉色而是藍綠色,魚身摸起來要么黏液過多,要么感覺鱗片粗糙、刮手,那么你有必要警惕它可能“嗑藥”了——“嗑”了高毒性的孔雀石綠。
不久前,安徽省食藥監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其中巢湖經濟開發區今之惠超市紫金華府店經銷的生魚,就被檢出國家明文禁用的孔雀石綠。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梳理2015年以來各級食藥監部門公布的水產品專項監督抽檢結果發現,從2002年5月就已被我國農業部門明令禁止使用的孔雀石綠仍然屢被檢出。
孔雀石綠屢被檢出
記者從河北省農業廳水產養殖處了解到,孔雀石綠是一種合成的有毒三苯甲烷類化學物,因對魚體和魚卵水霉病有治療作用,曾在水產養殖業中用作殺蟲劑和預防水霉劑。上世紀90年代以來,鑒于孔雀石綠被研究證實具有高毒、高殘留、“三致”(致突變、致畸和致癌危險)等毒副作用,美國、加拿大等許多國家開始將其列為水產養殖禁用藥物。2002年5月,我國農業部第193號公告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
然而,被“封殺”的孔雀石綠卻屢被檢出。
2015年8月24日,北京市食藥監局公布抽檢信息,位于懷柔的北京霸力安業商貿中心銷售的草魚和武昌魚、雙峪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50號攤位銷售的鯉魚共3批次水產品被檢出孔雀石綠。
2015年8月25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當年5月至6月24批次不合格水產品名單,其中10批次水產品被檢出孔雀石綠,涉及陜西、山東、遼寧等地超市、水產品店經銷的黑魚、鱸魚、鯰魚、桂魚、鯉魚、牙片魚、草魚共7種餐桌上常見的魚類。
2015年9月30日,廣東省食藥監局公布當年7、8月間對該省廣州、汕頭、惠州、陽江、湛江、潮州等市6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等經營單位銷售的水產品進行的抽樣檢驗結果,其中3批次產品被檢出孔雀石綠。
2015年12月23日,廣西區食藥監局公布2015年食品銷售環節水產品專項監督抽檢結果顯示,38批次水產樣品不合格,其中4批次產品被檢出孔雀石綠,涉及水產品包括黃蜂魚、泥鰍、烏魚等。
“便宜又管用”
被禁13年,為何至今仍然屢被檢出?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威州鎮冷水魚養殖戶老王分析說,主要還是因為用孔雀石綠給魚治病,“確實便宜又管用”。
這位養殖戶告訴記者,孔雀石綠的“適應癥”包括魚類水霉病、鰓霉病、小瓜蟲病等。一瓶25克裝的孔雀石綠只要3-5元,1畝魚塘,用80克孔雀石綠配成溶液撒入就能有效對付水霉病,總花費不過10多元錢。
除了養殖環節,還有運輸環節。記者走訪石家莊市部分水產批發市場了解到,魚從魚塘到當地或外地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多次裝卸和碰撞中,魚鱗很容易脫落,進而引起魚體霉爛甚至死亡。要讓魚活得長,運魚的車廂、儲魚的水池就都得消毒。而孔雀石綠溶液往往成了不少商家的首選。“就是放在水里消毒,又不是喂魚吃,人吃起來應該沒啥問題。”在石家莊市橋西蔬菜批發市場,記者跟一位中年女攤主聊起孔雀石綠時,她這樣說。一旁整理貨物的男攤主則很警覺,連稱這是好多年前的消毒用品,現在早就不用了。
記者調查了解到,除了水產市場,部分酒店或以現殺現做為賣點的餐館為了延長魚的存活時間,也可能投放孔雀石綠進行消毒,這樣處理過后的魚即使死了,顏色也較為鮮亮。
突出的抗魚病效果和低廉的價格,使孔雀石綠在水產養殖業仍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賴克強、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守霖等專家認為,導致孔雀石綠被大范圍使用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一些養殖戶、魚販貪圖價格便宜,受利益驅動冒險偷用;二是治療魚類水霉病方面目前可供選擇的高效替代性藥物還相對有限。
購買很方便
盡管孔雀石綠在水產養殖行業禁止使用,但事實上國家對孔雀石綠的生產銷售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很多水族市場或線上花鳥魚蟲論壇都有孔雀石綠銷售,購買十分方便。
1月10日,記者登錄淘寶一家名為“樂e家購物”的商鋪。這家商鋪以每包(50克裝)3元錢的價格銷售孔雀石綠,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包可用在1000升的水體中。“每公斤才100多元,價格便宜,藥效也很好,很多養魚的人甚至按公斤購買。”在石家莊市方北由由水族市場,一家經營飼料、魚藥的攤主對記者說。
這位攤主稱,孔雀石綠被禁用只是在食用水產養殖行業,觀賞魚的殺菌消毒仍然可以用,況且孔雀石綠本身還是一種染料,因而沒辦法一棍子都打死。
在石家莊市長安區翟營大街與和平路交叉口附近的幾家化學試劑店,記者探訪發現,孔雀石綠被當作染料和化學試劑銷售,每包(50克裝)售價為5元到25元不等。“獲得渠道十分方便,是孔雀石綠在食用水產行業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河北農業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說,孔雀石綠在很多化工商店都有銷售,買賣沒有實行備案制,存在被濫用的風險。
河北省農業廳水產養殖處一位韓姓工作人員也抱怨道,雖然孔雀石綠問題最終體現在食用水產魚類身上,水產部門難辭其咎,但其生產銷售環節卻不是水產部門能管得了的。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有的魚樣抽查監管模式并不能堵住所有的“漏網之魚”,畢竟檢測有一定幾率。同時,水產品涉及養殖、運輸、售賣多個環節,如果只是抽查到下游的魚販或貿易企業,而不能針對問題水產品實行溯源監管,那么孔雀石綠的禁用效果仍然有限。
溯源監管
“溯源監管是較為有效的監管方式。”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吳更雨認為,只有通過追根溯源的監管,才能更為有效地杜絕此類食品安全問題。2013年5月1日,廣東佛山開始試行水產品產地標識準入制,對桂花魚、生魚、黃骨魚3種價格較昂貴的魚類配上“身份證”,即追溯碼。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查到具體的魚塘,這種監管模式值得借鑒。“孔雀石綠替代品的研制與宣傳推廣也十分必要。”河北省水產研究所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有關方面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孔雀石綠危害人體健康的宣傳力度,改變相關經營者已經形成的用藥習慣,另一方面還要推出更多的價格實惠、安全性強的替代藥品,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孔雀石綠非法使用問題。“打擊孔雀石綠非法使用行為,需要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對其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的監管。”石家莊市食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