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養殖在水產養殖中起著關鍵作用。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征( AHPNS)及相關疫情最近在印度有報道。疾病多發和飼料原料價格波動共同成為對蝦養殖可持續發展亟需解決的兩大難題。
即便如此,前景仍然是樂觀的。盡管中國、墨西哥和泰國都報告2014年養殖對蝦產量低于預期值,但去年上半年國際市場上對蝦的交易量比2013年同期提高了5-6%。從養殖對蝦產量來看,至少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越南和印度都報道處于上升趨勢。
印度預估
印度官方預計,當前財年(從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以南美白對蝦為主的養殖對蝦產量可能增加10-20%。巴西養殖對蝦產量預計將增長18%(信息來源于Intrafish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水產品貿易信息)。
如今對蝦養殖整年都有可能發病,而魚粉和魚油的價格也難言理想,2014年12月上旬,秘魯海洋研究院(IMARPE)經過第二次調查后證實其建議,第二捕季為零配額。
抗生素生長促進劑( AGP)一直備受關注,其抗菌的原理導致產生了“超級細菌”,引起歐洲每年死亡2.5萬人,泰國每年死亡3.8萬人,美國每年死亡2.3萬人。美國的總體損失預計達到了350億美元(信息來源:歐盟流行病控制中心。2007 Pumart等,2012;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
為了克服所有這些困難,新一代添加劑正在被深入研究:天然生長促進劑(NGPs),也被稱為非抗生素生長促進劑。NGPs作為飼料添加劑,除了在動物健康和生長性能方面的作用外。NGPs通常不會產生細菌耐藥性,也不存在在食用水產品中殘留的風險。
許多發表的文章已經證明了短鏈脂肪酸( SCFA )及其鹽對魚類的健康和生長有益,這些短鏈脂肪酸通常被認為具有特定的抗菌活性。然而短鏈脂肪酸的功能不僅僅是改善腸道菌群,還有其他功能:提高消化酶活性、促進胰腺分泌、促進腸上皮細胞發育和腸道屏障完整,或者具有抗炎癥特性(Galfi和Bokori ,1990;Le Gall 等,2009 ),這些功能已被描述清楚,并且可能是促進動物生長的原因,尤其是以鈉鹽的形式補充丁酸時。
丁酸是自然產生的,存在于肉食性和草食性魚類的腸道內(Holben等,2002;Mountfort,2002)。大家公認的丁酸具備的消炎作用能夠預防鮭魚因飼料中部分魚粉被豆粕替代而引發的腸炎。因此,這種添加劑可以在魚粉價格高的離譜或供應不穩定時幫助降低伺料成本,通過提高消化率和鈍化抗營養因子的作用來提高植物性原料的用量。
有關其抑菌性能,泰國農業大學近期進行了一項研究,評估不同的丁酸化合物對海水蝦致疾菌的抑菌和殺菌活力。包被丁酸鈉在研究中用于測試其對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性能。該菌是對蝦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征(AHPNS)的一種致病菌,結果表明包被丁酸鈉在pH為5和6時,對副溶血弧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另一項研究
在另一項研究中,丁酸與最常見的短鏈脂肪酸(SCFA)相比表現出更高的抑菌能力(圣地亞哥大學),用少量的丁酸就能達到同樣的抑菌效果,見表1。
包被丁酸鈉被用于測定其對對蝦生長性能的影響。對蝦的初始放養密度約為31尾/m2。全程使用包被丁酸鈉,這些池塘的最終產量( kg/ha)提高了26%,飼料系數也受到丁酸鈉的顯著影響,對照池塘的飼料系數為2.033,而應用丁酸鈉池塘的飼料系數為1.590。
包被丁酸鈉能有效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而動物的健康狀況可以通過更高的成活率來反映,這兩點共同提高了養殖的經濟效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