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2015年前三季度羅非魚出口量27.3萬噸,出口額9.05億美元,同比上年出口量微增1.1%,出口額降低10.9%。”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二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這組數據被公布出來。羅非魚在出口量有所增加的背景下,出口額仍降低10%,可以看出,價格戰早已打響。
不少媒體將羅非魚行業目前所經歷的一切稱之為“寒冬”,但究竟采取技術升級差異化發展還是轉產,整個行業都還在摸索中前行。
美國羅非魚協會會長Kevin Fitzsimmons
出口低迷,價格下跌,新興國家搶奪市場
《2015年前三季度漁業經濟形勢分析》的調查數據顯示,受國際水產品消費市場需求疲軟影響,今年全球水產品貿易普遍遇到較大困難,我國水產品出口也受到較大沖擊。從主要品種來看,羅非魚訂單少報價低,養殖積極性下降,今年投種、投苗量同比分別下降58%和24%。
然而,減產后的供求關系改善依然不夠明顯。美國羅非魚協會會長Kevin Fitzsimmons告訴記者,目前有不少國家正在大力發展羅非魚養殖產業,許多新興國家與中國搶奪傳統羅非魚市場,綜合導致了中國羅非魚收購價格的下滑。與此同時,飼料價格、勞動力價格、公共事業的成本、土地價格、環境因素的成本、污染處理的成本以及各種稅負等等均上漲,決定了中國養殖成本的不斷增加。
Kevin拋出的“不少國家正大力發展羅非魚養殖業”的說法很快得到證實。在此次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緬甸可持續水產業發展項目主席Soe Tun就遞出橄欖枝:“未來緬甸政府和養殖戶都將繼續擴大羅非魚產量,我們有較低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歡迎大家同緬甸合作。”
“死磕派”要提高養殖技術,樹立品牌
受到多方夾擊的羅非魚行業仍處在低谷階段,不少養殖戶或許在心里問過自己,到底還養不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更大的問題來了,怎么樣才能盈利?
“使用改良的親本和魚苗、運用更有效的養殖技術、使用更好的加工方式和包裝、擴大內需、更有效利用加工邊角料、尋找羅非魚利基市場。”Kevin告訴記者,中國養殖戶和加工廠應當從這幾方面來應對目前的局勢,他認為,2000年左右國外出現的羅非魚與蔬菜立體混養技術,也應當在中國逐步推廣。
以色列愛偉資技術體系首席執行官David Yarden則進一步細化了Kevin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羅非魚出口困難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牌影響力不夠以及價格競爭激烈。
“現在有的人認為中國魚的品牌就是比較低科技、比較低劣,但我認為這不是真實的,這是一種誤解,我認為中國的羅非魚現在做大了還不夠,還要做得更好,有的技術該采用的都要采用,提升自己養殖的附加價值,建立自己的品牌。”David表示。
將羅非魚產業從低價格低質量的惡性循環中解救出來,往高品質的良性循環路上引導,樹立品牌成為業界公認的最佳轉型方向,當然,樹立品牌的背后還包含著更多的環節,如飼料、藥物、調水的安全性,飼料免疫學技術的提升,增氧設備、生物絮團技術以及底排污技術的運用等等。
無錫漁愉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悅悅
或許,也可以轉產?
在羅非魚行業整體低迷的時刻,此次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討論的出路,更多在于堅持,但也有一兩個不同的聲音在試探地問,或許,也可以轉產?
無錫漁愉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悅悅認為,雖然中國是世界上羅非魚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并非必需品。“就算中國的產量減掉一半,甚至不養羅非魚了,美國的消費者還是有魚吃,進口商還是有別的水產品可以采購。”李悅悅說,那么,面對這個產能過剩的羅非魚產業,我們有兩條出路,要么是做出更好的產品,讓消費者感受到差異化,要么,就退出、轉產。
李悅悅認為,羅非魚未來幾年的發展恐怕都不樂觀。“在國際市場上,站在采購商和消費者的角度看,中國羅非魚可以說是無品牌、低附加值、無特色的產品,可替代性很強。” 李悅悅說,如果能做出差異化,比別人更好那就堅持,如果不能,盡早脫身,趁還有一點力氣的時候轉產,也是出路。
與李悅悅一樣,海南通威食品有限公司副總裁易剛輝也沒法一眼看到羅非魚行業的春天:“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來說,我們感覺明年開春以后,整個形勢也不是特別樂觀,起碼明年上半年還是保持一種相對較低的狀態在運行,究竟明年全年是怎樣的一個態勢還不好說,起碼我覺得眼前一時看不到快速地轉好的現象。”
雖然迎來春天的路途漫長,但業內對羅非魚行業的未來依舊看好。“羅非魚未來還是21世紀最有希望的、最重要的一種魚,就和雞在禽類里面的地位一樣重要。” 就羅非魚的未來,Kevin認為一是關于加工和烹飪要做更多的準備,二來還是要提高產品的服務能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