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明
徐龍集團龍山基地今年將迎來成熟收獲年,3300畝投放的2000萬尾鰻苗,按照訂單,預計今年5月出口銷售近2500萬美元。這一基地從2017年后進入“黃金發展期”,年均產出5000-8000萬美元。
10年磨一劍,開創鹽堿地上高效養鰻、生態開發的綠色發展模式。這一基地從2004年投運,到2014年7月投放600萬尾養殖成功,2015年7月11日,首批活鰻小批量進入日本市場!俺苫盥(100%)最高、品質最好、口感最好、養殖成本最低”的“四最”效應一舉多得:既贏得良好市場聲譽,成為引領國際市場的名片,又找到了一條大面積綜合開發慈溪鹽堿地資源,以此服務區域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
36年創業歷程,30年專注鰻業產業,20年“回歸慈溪”,徐龍集團二次戰略選擇和成功實踐,一片赤誠激活家鄉區域經濟,如此持之以恒,創新轉型,一路走來,在慈溪實際投入近20億元,企業走上了一條融養殖、加工、銷售的漁工貿一體化的發展新路。
徐其明和兄弟原經營重點在廣東順德、惠州、中山、江門市,利用荒蕪的海涂和雜地,開辟河鰻養殖場,成立了慈溪市徐氏水產有限公司,開始了水產貿易正規經營,從此有了貿易公司,又有了養殖基地,1985年活鰻出口占全國六成。開啟“回歸慈溪”新篇,1995年8月18日,徐其明從廣東回到慈溪,總投入1.2億元成立了慈溪市徐龍鰻業有限公司,開始向烤鰻加工領域拓展,成為我市慈商回歸重大項目,當年自營出口800萬美元,進入慈溪企業前5位,第二年1500萬美元……20年一直位居慈溪企業出口前10位,累計自營出口15億美元。
全球鰻業看徐龍,競爭成敗在基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后,鰻魚市場進入了最低谷,徐其明正是抓住這一機遇,逆勢擴建鰻魚養殖基地,建立了亞洲最大的鰻魚養殖加工和出口基地,一舉成為“世界鰻王”,從此,掀開了大規模建基地的新一頁。目前,國內養殖1000萬尾以上鰻苗、年產2000噸活鰻的6個規模最大鰻場,徐龍鰻業占4個,成為世界最大的活鰻出口貿易基地,還使10萬余養殖戶獲益,凈增收入達到3億元,企業僅航空貨運費每年上億元。
徐其明第二次戰略選擇,正是立足把荒蕪的鹽堿地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養殖基地之一。早在2000年初,公司堅持繼續擴大農業主產業,主動放棄了對證券、銀行等金融公司的股權投資機會,于2001年4月6日向慈溪市土地管理局購買了11418.75畝國有圍墾海涂地,即現在的徐龍集團龍山水產養殖基地。龍山基地總投入10億元,其中養殖基地6億元,主要對基地內的水土資源進行改造改良,初步建成基地內部循環的綠色環境體系,按照日本、歐美標準建立水產出口養殖基地,把基地打造成為了寧波慈溪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目前該園區已成為徐龍集團無公害養殖核心基地之一,內有飼料加工廠一座,已建成烤鰻加工廠。由于這一養殖基地按照百年抗洪抗旱高標準設計建設,在應對去年首次臺風“燦鴻”中經受考驗,基本實現了“零損失”。
徐龍對龍山基地和慈溪廣闊灘涂有更大抱負:向全球面積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邁進,總投入將超15億元。董事長徐其明對此充滿激情和信心:“力爭通過3至5年努力,企業和聯合合作基地面積2至3萬畝,鮮活和深加工年產出15億元,其中自營出口1億美元,使慈溪成為全國五大鰻魚綜合養殖基地;同時,帶動飼料加工、種苗培育、技術培訓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鮮活和深加工銷售、飼料加工20億元的產業鏈,從而也真正實現把稀缺資源留在國內綜合開發利用,使附加值最大化,徹底改變中國制造低端劣質形象,在全球市場成就高端品牌夢!
做世界鰻業第一品牌,走好慈溪龍山基地一著棋,走活徐龍全國布局一盤棋。隨著慈溪龍山基地成功開發,鰻魚養殖基地正形成廣東、浙江、江蘇“三足鼎立”格局,重心由廣東向江浙傾斜;預計到2020年,廣東有兩大基地,總占比由60%以上下降到40%,浙江、江蘇各占30%。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