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美致富后,仍繼續打理自己的菜場。
鵝城故事多
馬上就要到“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了。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在生活中和職場上婦女收獲的掌聲越來越多。在惠城區鄉鎮中,不少致富能手都是勤勞樸實、敢想敢干的農村婦女,她們在創業追夢途中有笑聲、有淚花,卻不曾有過放棄的念頭。惠城區馬安鎮橫河村的村民劉秋美就是這樣一個永遠奔跑在筑夢路上的女性,年近50的她,為了自己的理想,經過8年的艱苦奮斗、拼搏,闖出了一條養殖甲魚、鰻魚的致富之路。
打工學習技能開辦鰻魚養殖場
時間回到1998年,時值馬安西瓜叫響廣東市場之季。那時的劉秋美,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田地里種著青菜、西瓜。劉秋美常常望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惆悵:終年辛勞,但家中經濟仍捉襟見肘。劉秋美心里像吞了一枚青果,感覺苦澀澀的,她不甘心。
“我還年輕,不能就這樣在農村清清苦苦過一輩子。”劉秋美說干就干,著手了解農產品市場信息,她從馬安西瓜銷售中看到了商機,在馬安鎮橫河村承包了50多畝荒地,試種由臺灣引進的“黑美人”反季節西瓜,起早貪黑,和丈夫一起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0年后,市面上種植西瓜的人越來越多,反季節西瓜已失去競爭力,劉秋美又開始思考,尋求新的出路。“那時候,村里有臺商養殖甲魚、鰻魚,規模很大,有的村民在養殖場打工,一個月可以拿到1000多塊錢工資,比種田賺錢得多。”劉秋美爭取到養殖場工作的機會,在工作中學得了一些養殖的基本技巧,工作之余還翻閱大量的養殖鰻魚、甲魚書籍,與丈夫互勉,朝著擁有自己的養殖場理想奮斗。2007年,他們終于擁有了自己的鰻魚養殖場,創業夢逐漸轉為現實。
向鄉親傳授“養魚秘籍”
跟所有創業者一樣,劉秋美必須學會面對突如其來的坎坷和打擊。當時,還沒有人工種苗,購買的都是市場里的自然種苗。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劉秋美夫妻倆接連兩次購買的種苗竟然“全軍覆沒”了,2000多條種苗就這么搭了進去,借來的錢也花光了,現實給了劉秋美當頭一棒。
痛定思痛。個性頑強的劉秋美沒有放棄,失敗的經驗教訓告訴她,要想保證種苗的成活率,必須在選購時注意種苗質量。劉秋美初步探索出了養殖鰻魚的新路子,她不斷查找相關知識,還學會上網查找資料,鰻魚養殖場慢慢開始產生效益。
“其實,那時候日子真的很苦,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過來的。”劉秋美說,養殖場剛剛起步,收入還不穩定,既要照顧家里的耕地,還要到養殖場工作。她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為魚苗添飼料,為養殖場消毒,深夜還要再起來到養殖場轉一圈,觀察魚的生長情況、健康狀況等,如發現異常,及時診斷治療,不敢有半點疏忽。
“再苦再累,也要咬緊牙關過那一關。自己技術能力不夠,也要抓緊學習。”雖然劉秋美每天累得雙腿像灌了鉛,可她絲毫沒有放松技術學習。她買了很多鰻魚養殖方面的書籍,像擠海綿一樣擠時間,利用一切空閑時間一本本地啃,慢慢地掌握了鰻魚的培育、捕撈、運輸和成鰻的養殖技術,以及鰻池的建造、水質管理,鰻魚的營養和飼料,鰻病的防治等知識。
業精于勤。通過學習、實踐,劉秋美最終掌握了全套養鰻技術,她養的鰻魚肉質肥美,客商紛紛上門收購,遠銷廣西、江西等地。這讓劉秋美更有信心了,進一步擴大鰻魚養殖場規模,在2009年養殖場規模擴大到230畝。她還分散投資風險,發展養殖了四大家魚和甲魚等,現年產值達100多萬元。
憑借肯學苦干的勁頭,時年46歲的劉秋美終于摸出了致富的門道。更為難得的是,致富后的劉秋美沒有忘記鄉親,沒有將“養魚秘籍”藏起來,遇到前來請教的村民,她都傾囊相授,有時還借錢給困難的村民作周轉,甚至還讓他們先取魚苗,賣魚后再付款。在她的帶領和技術指導下,周邊村民都養起了鰻魚和甲魚,增加了收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