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正值兩會召開期間,作為人大代表的劉永好有點忙。從3月份開始就成為各路新聞媒體爭相采訪的重點對象,除了接受各家采訪,劉永好更是擠出時間參加了幾家媒體舉辦的論壇,還在3月5日的時候召開了一個新希望集團的媒體見面會。雖然已經在2013年的時候將新希望六和董事長一職交給女兒劉暢,但是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家的企業家,劉永好代表的不僅僅是新希望一家企業,更是我們整個農牧行業的符號。
就在3月5日的媒體見面會上,談起新希望的轉型,劉永好說道:“在飼料行業,新希望國內第一,全球第二。但是,這個行業已經飽和,靠飼料有大的發展已經不太現實,所以必須轉型。”
這句話,劉永好其實很早就已經開始說了,差不多就是在2013年新希望著手轉型的時候。只是當時國內飼料行業的局面并沒有如今天這般糟糕,大多數人甚至認為飼料需求應當是繼續增長的。
除了劉永好,還有全球第一的飼料企業正大謝國民2014年6月也說過類似的話:“未來我們能夠生存,最好的服務是什么,就是把農戶的產品回收去銷售,同時提升雞蛋的價值。單單賣飼料是不夠的,我們要提供好的青年雞,要回收雞蛋。賣雞蛋賺的錢要比賣飼料還要多,但往往不懂得做就會虧本,懂得銷售很重要,雞蛋也是要做品牌,跟飼料一樣。”不同的是,劉永好是在面對媒體這種公開的場合說的,而謝國民則是在泰國總部接見2013年度優秀飼料銷售青年代表團的時候說的。
如果說前兩年市場上還存在關于飼料企業的發展是多元化還是專業化的糾結與討論,還存在對全國飼料高增長的期望的話,那么從2015年開始,伴隨著生豬存欄的大幅下降,伴隨水產養殖的低迷,在眾多飼料企業銷量下滑的數據面前,市場終于肯看清,甚至承認這一事實。當下中國飼料行業,儼然已經進入嚴重飽和。
那么,我們先來看一下2010年之后,國內幾大飼料企業的銷量如何。
圖1 2010-2015年幾大飼料企業銷量情況
備注:新希望參考右側刻度值
從圖1上來看,2012年為臨界點,在這一年之后,大部分飼料企業的銷量增長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苗頭。就2015年的情況來看,除了海大銷量出現明顯增長外,其余銷量均出現下滑。
特別是,以前我們總是引以為傲的預混料,在2015年的情況同樣困難重重。國內預混料銷量第一的大北農,2015年收入同比下降了12.72%,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0.69%。
不論是全球銷量第一的正大,還是國內銷量第一的新希望,就在別家企業以追逐他們為目標的時候,他們卻拋出了未來要生存,僅靠飼料是行不通的論調。
飼料企業毛利
圖2 2015年幾大飼料企業毛利
從圖2來看,毛利最高的是大北農,因其教槽料、預混料占比較高,因此飼料毛利大多在20%以上。接下來便是正大集團,毛利在18%。排名第三的同樣是以預混料為主的金新農,毛利在13.4%。其余飼料企業的毛利大多維持在5%-10%的水平。
在飼料行業,大北農、正大的毛利水平已經讓不少企業紅了眼,而放在產業下游,比如生豬養殖為主業的溫氏、牧原,在生豬行情較好的背景下,毛利達到20%是很平常的事情。再往下游走更是,比如雙匯,不論生豬行情的好壞,其毛利一直都是穩居20%以上。而這一點也是為什么正大謝國民、新希望劉永好一直致力于要從飼料生產向食品企業轉型的根本原因。
再回到飼料毛利上,正是被無數企業羨慕的大北農、正大這兩家毛利最高的企業都已經義無反顧得走在轉型的路上。
飼料企業產能利用率
圖3 最新大型飼料企業產能利用率
正如劉永好所說,目前飼料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不到40%。圖上幾大飼料企業的產能利用也不過達到50%的水平。
但是,以上內容并非是否認飼料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只是站在如今我國經濟增長放緩,養殖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以往單純依靠規模增長試圖成就一方霸業的想法已經行不通了。特別是像是正大、新希望這樣有格局,立志要成為世界級農牧或者食品企業來說,飼料定不足以支撐起這個世界級企業的夢想。
對于養殖業未來的構想,一方面是萬頭母豬以上的大型養殖企業,比如溫氏、正大等等,另一類是100-500頭母豬規模的家庭農場模式。2015年之后,除了溫氏、正大、雛鷹農牧、牧原、新五豐這些原有的養殖龍頭,新希望、大北農、海大等企業更是吹響了向生豬養殖進軍的號角。未來五年,大部分大型養殖企業必然將使用自己的飼料,比如新希望劉暢說到新希望的飼料以后將不是銷售為主業,而是作為內部的生產資料。這同溫氏的模式類似。這樣一來,國內飼料需求,將在現有的水平上繼續下降,至少下降35%以上。
根據十三五規劃,未來五年,我國飼料企業的數量要從現有的6000多家下降到2000-3000家。并且,前三十家飼料廠將占據全國飼料總銷量的60%。除了走溫氏、新希望這種飼料、養殖一條龍的企業之外,單純的飼料企業服務的群體只能是家庭農場,這部分群體將是飼料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