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提起樂觀向上、樂于助人網箱養魚能手劉巧霞,在右江區陽圩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她憑著一股敢于嘗先,堅忍不拔的韌勁成了陽圩鎮首個“網箱養殖”這只“螃蟹”的第一人,經過數年的打拼,現在劉巧霞由當初的散養戶變成了養殖大戶、經濟能人。2015年,由于劉巧霞養魚基地解決了陽圩村周邊近10戶家庭婦女的就業問題,帶頭作用明顯,被百色市授予了“產業回家·留住媽媽”巾幗示范基地的稱號。3月2日,在“三八”婦女節前夕,被右江區婦聯評為“雙學雙比”女能手受到了表彰。
實現創業夢想,創業成績喜人。2005年由于百色水利樞紐建設需要,劉巧霞一家的地全部被征用成了失地農民。失地后的劉巧霞也像許多群眾一樣一股腦地往外求發展,但是多次碰壁后,夫婦兩決定回家創業。陽圩鎮豐富的水面資源和優良水質,給了他們創業的靈感。經過實地走訪考察,說干就干,購置設備,購買雨苗,搭建廠房,網箱養魚基地很快就建成了。小試牛刀勝利后,她開始不斷地擴大養殖規模,經過幾年的不斷的積累經驗和改進技術,劉巧霞的養魚專業合作社由創業初期的十幾箱發展到現在的800箱,魚苗1200萬尾,年產成品魚達650噸,年產值達上百萬元。
成立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單一的品種養殖模式遠遠無法滿足劉巧霞對養殖事業擴大的構想。她開始尋思著將那些行情好,價格高的品種引進來,為此她開始在原來的基礎上嘗試多品種養殖即原來單一的大頭魚養殖過渡到羅非魚、鳙魚、草魚,鰱魚、黃蜂魚、大口鯰、鱸魚、鱘魚等多品種特色養殖。2009年5月20日,為擴大養殖規模,她組織本村的6戶養魚大戶,注冊資金250萬元成立了敖祥漁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共有會員7人。合作社成立后,通過統一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采購;統一銷售等“四個統一”,為社員生產經營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多種形式的經濟和技術服務,最大限度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社員收入,依法維護社員合法權益。經過整合資源,合作社網箱養殖面積已達5公頃(其中投餌養殖面積4公頃、生態養殖面積1公頃),擁有625個網箱(其中投餌網箱620個、生態網箱5個)。
引入立體養殖,擴大婦女增收渠道。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那才叫富,發家致富后的劉巧霞開始更多的考慮著怎樣帶領村里的婦女一起發家致富,為擴大增收渠道,讓更多媽媽能夠和她一樣實現家門創業,讓“產業回家·留住媽媽”這個巾幗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更加明顯,她又開始對養殖提出了新的構想,于是嘗試探索“山上養羊、岸上養雞養鴨、水里養魚”的立體養殖模式,說干就干,購買雞苗、建羊圈,很快立體養殖的模式又被開啟了。目前年她已經養雞場已經發展有存欄雞8000羽、鴨9000羽;建成羊舍250平方,存欄的羊有800多只。在她的帶動下,周邊村屯的婦女也紛紛加入養殖行列,據統計,目前養雞戶有8戶,養戶6戶,養羊12戶,養魚16戶。
形成產業鏈條,惠及周邊各屯群眾。如今敖祥漁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成為陽圩養殖業的龍頭老大,更是右江區網箱養魚的標桿。發家致富后的劉巧霞飲水思源頭,富而思進,對于前來取經的群眾,她從來都是毫不保留,群眾請求的技術支援,她也是有求必應,為此她的輻射帶動下,華村、六豐村等周邊村屯相繼加入網箱養魚行業,已建成網箱6523箱,水產品預計年出箱達8536噸,年產值可達1億元,年利潤可達2307.2萬元,人均純增收1150元。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