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南方大規模人工對蝦養殖近二十年間,也歷經了許多的起起落落。
在1998~2002年期間屬相對好養階段,那時白蝦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當時的養殖觀念以消殺為主,市場暢銷產品是消毒劑,尤其是絡合碘,代表產品有強氯精、聚維酮碘、益康露、二溴海因、蝦寧2000等。當時養殖的流行語就是“定期消毒換水”。
老一輩養殖戶常說的“那個年代,即使瞎養也能將蝦養成”指的就是1998~2002年這一時期
2003~2005年是新老觀念交替時期,這個階段對蝦養殖遭遇價低(最低時30條9.2元/斤、50條5.8元)、難養(軟殼紅體、生長緩慢、大小不一及偷死等)等因素造成市場低迷。此時老的養殖觀念尚存,而新觀念也逐漸形成。當時海南正強公司首先提出了“生態養殖對蝦”這一全新的養殖觀念,逐漸形成以活菌王、黑金神、底改霸王、降解靈為拳頭的一系列產品,以微生物制劑引領市場的新時代序幕逐漸拉開,單純的消毒產品開始逐步退出市場主導地位。
2006~2012年微生物養殖觀念已被認可,并進入全盛時期,藥品市場也迅速擴大(行業增長),市場流行語是“以菌治菌、菌藻平衡、解毒抗應激”。此階段產品主要以微生物制劑、有機酸類產品為主。
微生物制劑自2008年達到高峰后,2009年開始銷量逐年下降。而消殺觀念消然回歸:2008年市場流行以季磷鹽為主成分底改產品,2012年則是單過硫酸氫鉀類底改產品,而且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類產品也開始較受到歡迎,尤其是賴教授提出《EMS的原因是由綠弧菌引起》觀點后,刺激小的消毒產品較受歡迎,少數人認為要消毒與微生物養殖并重。
圖為近幾年較為常見的黃綠色有害水,這種水體的對蝦容易肝病變,出現肝黃化、白化等,不及時處理,繼續下去會出現體質弱,蛻殼困難,甚至大量偷死。
但是所有的這些在2013年以后都發生了改變,2013~2015年發生病害的危害面積之廣、影響之深,應該說是史無前例的。從南到北、從國內到國外、從亞洲到美洲幾乎無一幸免,比這更可怕的就是引起這一切的原因無法確認。一切需要重新洗牌。在目前暫時還沒有新的觀念出現或尚未成型之際,2016年市場上將會以什么產品暢銷還無法明朗,但相信傳統的暢銷產品,如補鈣類、有機酸類等應該還會繼續保持。
養蝦業發展至今,一方面受到大環境惡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的養殖觀念及技術發展也遇到了瓶頸,導致養蝦發展變緩、變難。養蝦業要想繼續前進,就必須求變!而這一“變”字不僅單純是養殖模式與技術上進行變革,更要從養殖觀念上改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