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蜻四寸尾掉黃,風味由來壓邵洋。麥碎花開三月半,美人種子市蟶秧。 ”古人曾有詩稱贊蟶子肉嫩而鮮,風味獨特,是佐酒的佳肴。眼下,隨著溫度的攀升,青島近4萬畝灘涂養殖的縊蟶,也迎來播苗的最佳時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來自福建蟶苗將陸續在膠州灣“安家落戶”,去年投放的蟶苗將在6月份開捕上市。
南方蟶苗落戶膠州灣
昨天上午10時許,記者在膠州東營碼頭看到,上百箱從福建涵江運抵的野生縊蟶蟶苗,整齊地堆放在碼頭上,多名漁民忙著將蟶苗裝上船。 “大伙快點搬,在退潮之前必須趕到養殖區域。 ”青島海萊貝類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鄭海清不時催促著干活的漁民。
據鄭海清介紹,他的合作社養殖縊蟶的面積約3000余畝,這些蟶苗產自福建涵江,由于當地蟶苗供應特別緊張,從元宵節過后,他們就到涵江的養殖戶那里蹲守,每當收集到一定數量,就馬不停蹄裝車運抵膠州。蟶苗用保溫箱加上冰塊打包后,能夠存活30多個小時,而路上運輸就要20個小時,如不及時投放的話,蟶苗就有可能因缺氧而死亡,那樣的話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三小時投發百畝蟶苗
直到下午2時許,一米多深的潮水退去后,養殖區的灘涂這才顯露出來,30多名漁民踩著推子向漁船“集結”。
記者注意到,幾名漁民用鐵鍬挖埂造池存水,每塊灘涂被分割后的面積約三四畝,十多名投手一字排開,將蟶苗均勻地投放到灘涂上。 “退潮后大約有5個小時可以作業,蟶苗必須趕漲潮之前投放完畢,否則的話還會影響蟶苗的成活率。 ”養殖戶鄭清濤說,健壯的蟶苗,播苗后十多分鐘就開始鉆土,如果20分鐘以后仍然不能鉆土,證明蟶苗生命力微弱,或者已經死亡。在接下來的3個多小時,經過三四十人共同努力,共投放蟶苗上百畝。
每畝縊蟶能賺上萬元
“今年的蟶苗價格高出一倍多,成本增加不說,有時候蟶苗質量差的話,稍有不慎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鄭海清告訴記者,南方沿海地區有很多育蟶苗企業和養殖戶,一些大棚培養的蟶苗體質弱,不僅不適合長途運輸,在膠州灣投放后成活率很低,往往運抵碼頭后,蟶苗已經盡數“夭折”了。只有福建涵江的野生蟶苗成活率高,很快就能適應當地水質和氣候,可價格比普通蟶苗高出一倍多,每斤的價格高達30多元。
鄭海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幾年膠州灣的水質持續得到改善,蟶子長得“膘肥體壯”,每畝的產量至少在2000斤以上,而價格一直很可觀,每斤的收購價格維持在12元左右。每畝灘涂大約需要投放蟶苗200多斤,光蟶苗就得6000余元,再除去運費、管理和人工等成本,每畝灘涂能收入上萬元。
“縊蟶的生產期為一年左右,兩年期的蟶子個頭會更大一些,去年放養的蟶苗將在6月份開始挖捕,可持續到10月1日前后。 ”據市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島城的蟶子養殖面積約為4萬畝,投放蟶苗將持續一個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