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海林在查看甲魚
18歲正是風華正茂, 意氣風發的年齡, 他卻高位截癱,以輪椅為伴。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毅然“走”上創業路,苦心經營,建起300畝養殖基地,年銷售鱉(俗稱甲魚)4萬公斤,產值超過300萬元,成了當地的名人。他,就是儀隴縣福臨鄉中心村的殘疾農民陽海林。
3月18日,記者來到雙勝鎮白鶴嶺村甲魚養殖基地采訪,陽海林正給養殖戶講解甲魚養殖技術。盡管坐在輪椅上,但他卻顯得特別精神,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沉穩。
倒下了就要“站”起來
1994年, 剛剛初中畢業的陽海林,由于家境貧窮,不得不放棄學業,跟著表哥前往廣東打工。 陽海林至今記得,1998年9月25日,一個閃失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當天,他在施工過程中,不慎從二樓摔了下去,造成頸椎高位截癱。由于無法自由行走,陽海林想要找個工作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都說男人是家里的‘頂梁柱’,我還年輕,不能成為家中的包袱,一定要振作,決不能就這么趴下。”陽海林下定決心,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像正常人一樣靠勤勞的雙手養活自己。
于是他選擇了養殖獺兔,從選種、飼養、防預、銷售,他買來許多有關獺兔方面的書籍,認真閱讀,仔細研究,向鄉里的養殖技術人員請教。 但養殖獺兔不僅需要技術更重要的是需要付勞力, 對于一個殘疾人來說, 擺在他面前的是一連串的問題。2005年, 在得知養殖甲魚的飼養時間短,效率也不錯后,他開始鉆研相關知識。 陽海林在金城鎮虎嘴村租下20畝土地, 并一次購回種甲魚2000多只,商品甲魚1000多只,到2008年底,產甲魚苗達1.5萬只。幾經周折的陽海林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甲魚的養殖規模一下子就發展到上萬只, 一年收入近5萬元。
大家的支持給他動力
“說實話,剛開始,我就反對他自己出去做事,我愿意自己出去找工,養他一輩子都可以。”為了給兒子治病,陽海林的父親陽禮承只得外出務工。從此,母親成了他的影子和“拐杖”,陽海林走到哪里,她就時刻跟到哪里。在他摔跤時候扶他起來,推著輪椅讓他查看甲魚情況……
2007年秋,由于經驗不足、資金缺乏和人手太少,養殖池的防洪措施沒有處理好,一次漲大水,一下子就沖走了600多只甲魚。陽海林心急如焚,他行動不便,又沒法到田間去尋找甲魚。附近村民知道這件事后,紛紛到田間去幫著尋找,讓他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為此,更堅定了陽海林養出好甲魚的信心。
儀隴縣雙勝鎮鎮長何環欽佩地說:“陽海林這小伙還真不錯, 腿腳又不方便,還經常坐著輪椅往鎮里跑,有時候扭到你問一個多鐘頭, 這種執著和鉆研勁兒,很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縣殘聯也主動幫助其協調土地問題, 還先后為其提供幫扶資金6萬余元,讓他擴大養殖規模和引進新品種, 縣水利局還專門派了養殖技術人員跟蹤服務。
“如果沒有把養殖搞成功,也都沒有臉面見他們了。”這一切深深地感動著陽海林和他的家人, 陽海林也下定決心要把甲魚養殖做好。
以感恩之心回報社會
2009年初, 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陽海林在雙勝鎮白鶴嶺村新建的100畝水產養殖基地正式投產。目前大小甲魚達7萬只左右,其中角鱉、中華鱉、中華草龜、鱷魚龜,預計今年產量在5000只左右,南充、成都、重慶等地的餐飲企業爭相與他簽訂銷售協議。
在儀隴縣殘聯、 縣水務局的指導下,成立了儀隴縣福祿甲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并成功申請注冊“福祿甲魚”商標。“要不是陽海林的帶動,我也不敢投資建起40畝的團魚養殖場。” 雙勝鎮白鶴嶺村村民業主楊奉云說。 如今,由陽海林優惠提供甲魚種苗, 帶動觀紫、金城、武棚等鄉鎮11戶養殖戶專門從事甲魚養殖。
“他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向他學習。”在陽海林水產養殖基地務工的貧困戶張顯福說不出的感激。今年60多歲的張顯福,外出務工年齡大又沒有技術,就來到陽海林的養殖場應聘, 每月能夠拿到2000元的工資。 在陽海林的養殖場里,長期有近20個村民固定工作,很多都是貧困戶。 陽海林將他們按勞動能力進行分工,每月按時兌現工資。
“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我的水產養殖基地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規模。”陽海林說, 他要以各種方式回報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