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席卷全球,做了34年水產飼料的通威集團,另一只腳也在光伏新能源領域站了十年。
漁業+光伏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4月8日,由成都商報、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寶馬中國西區共同主辦的2016四川企業家創新論壇首場活動在成都舉行,會上,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兩者結合可實現水下養魚水上發電。而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則補充說,這樣的“漁光一體”有望讓每畝池塘的產出提高5倍以上。
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國內有大概4500萬畝條件比較好的水面資源,通威可控的大概有1000萬畝,總共可支撐300G~ 500GW的光伏電站規模。”
此外,通威集團的漁業+光伏創新實驗,在檢驗10年之后,2016年將正式開啟“商業化推廣元年”。
“商業化運作已得到檢驗”
“漁光一體”是指將漁業和光伏發電結合在一起,通過在水面上設立電池板,水面下規劃養殖魚蝦,達到養殖和發電并行的模式。
此前,劉漢元就曾提出,要讓光伏走進漁業,提速“漁光一體化”。
4月8日,胡榮柱再次就此介紹,“漁光一體”模式將光伏發電與養魚有機結合,不僅不占用寶貴土地資源,還能在產出清潔能源的同時大大提高養殖戶收益,“這一全新模式勢必會引領并實現清潔能源與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的革命。”
然而,去年12月底,長城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漁光互補模式由于水面上太陽電池板的存在減少了部分光照,由此對于漁業養殖產生一定限制,這也是“漁光互補模式”推廣的主要問題。
對此,胡榮柱4月8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道,做不好光伏,不了解養殖的確會產生影響——這都需要有相當的經驗,而通威集團通過實驗后,“現在準備商業化運作,是得到檢驗的。”
據悉,通威集團江蘇如東“漁光一體”項目于去年12月30日成功并網發電,胡榮柱透露,接下來將投放魚苗。
他表示,有了如東的先例,通威集團還會在南昌建20兆瓦特的“漁光一體”項目。在此前摸索的基礎上,2016年,通威集團的“漁光一體”將是商業化推廣的元年。
能達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實際上,早在去年,上市公司通威股份(600438,股吧)就提出了“以漁光一體為核心的雙主業轉型”。“漁光一體”整合了通威集團長期以來的兩個核心產業,胡榮柱對此評價,“這充分發揮了協同效應,能夠達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目前,我國飼料行業正在進行著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轉型,而為尋求長期可持續性發展,通威一直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2004年,通威開始涉足能源化工,并于2006年正式進軍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新能源領域。
如今,通威集團已擁有從上游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
胡榮柱表示,“國內有大概4500萬畝條件比較好的水面資源,通威可控的大概有1000萬畝,總共可支撐300GW~ 500GW(1GW=10億瓦特)的光伏電站規模,無論在水產養殖還是光伏發電這塊規模都是巨大的。政府也非常重視“漁光一體”,這是非常高效的模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