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養殖的發展趨勢?
由于過度開發,不但是國內,全世界都面臨疾病流行、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時,隨著人類對優質水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傳統養殖技術和模式已經難以解決現在問題和滿足新興市場的需求。因此,傳統養殖模式的局限性需要新型養殖模式來替代,工廠化健康養殖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悄然興起的。
在發達國家,室內循環水養殖已經發展成熟,技術層面和養殖意識起碼比國內先進10年時間。國內的工廠化養殖發展起來,也只是一個機遇或者是無奈之舉,因此只能算是一個雛形或者是過度階段,很多工廠化養殖還是沿用以前外塘的養殖技術和經驗,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改善空間。
工廠化養殖具有節水節地、降低病害發生、減輕環境影響、促進產業轉化、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優點,隨著國家在環境政策層面的傾移,工廠化養殖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工廠化養殖在對蝦養殖中的應用方向有哪些?
工廠化養殖可應用于親蝦工廠化繁育、苗種工廠化培育、對蝦工廠化養殖,特別是成蝦的養殖,工廠化養殖在北方市場已經相當普及,例如山東的濰坊、海陽,遼寧的營口,都是工廠化對蝦養殖的重地。
南方可不可以養?也可以。南方地區有些有條件的苗場,在冬季空閑時候也開始嘗試用育苗池養殖對蝦,成功例子不在少數。
國外有哪些先進、典型的工廠化養殖模式
目前主要有對蝦循環水養殖系統-MEGA FISCH(德國) 、美國跑道式封閉循環水養殖系統、美國最新的多層式對蝦循環水養殖系統。養殖產量為16-20kg/m3 。德國的MEGA FISCH系統采用全自動過濾設備、三池并聯式立體養殖系統、恒溫裝置、 逆向水流和海浪、自動清洗和人工海草、自動投餌系統、超飽和氧、保健保潔飼料等硬件條件,取得很不錯的成績。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包括連續式循環,、部分循環、全封閉循環。連續式循環是指富含氧的水從一個水池流向下一個水池。部分循環是指向處理后的水中添加一部分新鮮水后再利用。全封閉循環是指水重復利用,系統獨立設置 。主要限制因子還是溶解氧 (決定密度), 其次是非離子氨和游離CO2 。
什么是“兩段法”對蝦工廠化養殖模式?
即是將對蝦分兩段不同的養殖模式進行飼養。
第一段:P3~P5苗,長度4-5cm,在靜水、微流水中養殖,使用飼料+活餌料的投喂方式,大充氣,養殖時間小于30天。
第二段:由4-5cm的標粗蝦苗養殖成至上市規格(11-15cm),采用循環水養殖(6-12個循環)、養殖期間注意控光、控溫、大充氣、適當的遮蔽物、養殖時間小于60天。
工廠化高密度養殖有哪些投喂策略?
工廠化養殖中一直存在一個誤區,認為高蛋白飼料、過量投料能促進對蝦生長。實際上,即使工廠化養殖有完善的換水系統,飼料也不應片面追求高蛋白,而是選擇營養平衡、低氮高能、轉化率高、排放少的飼料,比如一些特制飼料(此類飼料使用易消化原料)、生物發酵飼料等。
工廠化養殖密度高,無天然餌料補充,建議投喂次數不應低于四次,少量多餐提高轉化率和降低污染,投喂“八成飽”,或者“6間1”、“3停1”,以減少污染,提高飼料效率。
建議養殖戶選用大棚養蝦專用優質功能性生物發酵飼料,此類飼料蛋白適中,效率高。若每天投喂4次,建議喂料間隔為6:00(20%)、11:00(30%)、17:00(30%)、23:00(20%)
喂料時,沿設定投餌區均勻撒布,八成飽是關鍵,消除心理誤區,避免過量(尤其中后期),根據水質、氣候、對蝦活力等狀況,隨時靈活調整投餌量,采用發酵乳酸菌1%拌料投喂,促生長防腸炎。
原則上要求盡量每池配備一個餌料臺(不能共用以避免交叉感染),用于判斷對蝦生長、狀態及投餌量是否合適,最好能每5天打樣測量生長速度,以判斷對蝦的生長情況。
工廠化養殖的苗種選擇注意事項有哪些?
工廠養殖能提供穩定的水質,充足的溶氧,因此選用一代苗能明顯表現出一代苗生長速度快的優勢。
有條件的養殖戶,最好拿蝦苗到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測,確定蝦苗不帶任何高致病性病源時才購買,如果檢測帶病源,堅決不能買。用檢測數據說話,而不是聽口碑,相信熟人。現在很多地方開始關注蝦苗種質問題,因此也有地方部門開始提供免費的檢測服務,比如天津地區的養殖戶,現在就可以享受到此服務。
其次,建立獨立、完善的水處理設備,例如臭氧消毒,紫外線消毒,無論是水源還是蝦苗,都是從源頭上杜絕病源污染,建立生物安保體系。
有沒有專門針對工廠化養殖的飼料?
由于這幾年對蝦養殖業進入了一個急劇的變革時期,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市場上也出現了各種飼料,比如生物發酵飼料,采用生物工程發酵技術,發酵飼料的出現也填補國內的空白。針對一些養殖問題,也出現了一些功能性飼料,比如抗腸炎功能飼料,保肝飼料等。此外還有強化型免疫飼料,能增強免疫抗應激能力。隨著工廠化養殖的普及,料企也研發了專供大棚專用的飼料,具有生長快、污染低、病害少的優點。近幾年,業內一直在推廣分段飼養標粗,因此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也出現了標粗專用料,充分滿足幼體特殊營養需求。
工廠化養殖有哪些常見病害?
工廠化養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別是現在中國的工廠化養殖還處在一個過渡階段,并沒有達到國外選進的生物安保水平,因此,病害仍然是潛在的風險。
目前而言,由種苗或水體帶入的病毒性疾病有WSSV、IHHNV等;此類病害以預防為主;防止并發癥。因此蝦苗的前期檢測和水源處理尤為重要。
困擾工廠化養殖的細菌性疾病還有腸炎、白便、偷死等,感染途徑多樣或未知,常用預防措施包括:水體消毒、乳酸菌拌料或發酵飼料、免疫增強劑、安全抗菌制劑等。
工廠化養殖如何合理地增氧?
我們目前水產養殖最容易忽略亞健康狀態((2<DO<5)),美國專家認為,如果池塘增氧效果好,氨氮和亞硝酸鹽不會引起嚴重問題。因此溶氧高,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特別是高密度的工廠化養殖。
工廠化養蝦過程中發現,亞硝酸鹽高達3-6mg/l時,仍能維持對蝦生活,主要原因就是工廠化養殖能提供穩定、充足的氧氣。現在有先進的測溶氧設備,養殖戶可以根據水體溶解氧數據合理地使用增氧機,使水體溶解氧24小時始終不低于5mg/L。在高溫季節28度左右,溶氧最多可以達到7.5mg,有藻類的情況下會有高溶氧出現,但相對應晚上就下降的厲害,波動大。藻類產生的氧氣最終還是要還的,藻類越旺盛,風險越大。制氧機是強制增氧,根據水體配置對應功率的制氧機完全可以達到需要的氧,可以與羅茨風機配合使用。目前成功的經驗一方面是水車下面放置納米曝氣盤(制氧機添加純氧的一種有效方式),利用水流把氧帶到其他地方(尤其投料區),一方面是制氧機出來的氧氣直接接到羅茨風機的進氣口,制氧機的壓力遠遠高于羅茨風機,不用擔心浪費。
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如何防應激?
對蝦應激因素眾多,比如養殖密度大、溶氧低、水質污染、換水量過大、溫度、鹽度、pH突變、藥物刺激、藻相、菌相不穩定、營養不平衡、日常不合理的管理操作等等都是應激源。
對不同的應激源,要有不同的、針對性的消除應激措施,總的來就是精細化全面管理、合理的密度、保證充足溶氧、降解污染、柔和換水、穩定環境、減少用藥、選用優質飼料、細致操作等。同時合理使用抗應激劑,如:Vc、多維、甜菜堿、免疫多糖、微生態制劑等。
光照與工廠化養殖對蝦體色什么關系?
有研究顯示,高密度封閉循環水養殖的對蝦蝦殼明顯偏軟,蝦體顏色黯淡,個體大小差異較大,其發生機制有待研究;對蝦積累蝦青素的目的不是為了促進生長,而是為抵抗強光線的傷害。 因此,有些工廠化養殖公司改變池子的顏色,或者是光照強度,以獲得更好的對蝦體色。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