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綜合美國媒體報道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以含違禁化學藥物為由禁止從中國進口數種海產品, 但FDA卻無視其他一些向美國出口海產品的亞洲國家也使用相同的化學藥品以及魚類養殖技術,對這些國家的海產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巴爾的摩太陽報》9月16日的一篇文章稱,美國從越南、泰國和印尼等國家進口的海產品近年來持續增長,而實際上,這些國家的魚類養殖技術和中國極為類似。由于在魚塘中使用了抗生素和其他化學藥品,越南被其日本和歐盟國家不斷點名,泰國和印尼的海產品在出口這些國家時也經常被拒入境。
歐盟最近的一份調查還顯示,等待出口的越南海產品被查出含有污染物質后常常不會被銷毀,這預示著這些海鮮也許會被銷往其他健康標準更低的國家。日本則從2006年開始一直對越南出口到日本的蝦進行100%的檢查,檢驗結果也顯示越南的海產品不時含有被禁用的抗生素。
數據顯示,FDA今年已拒收了350批來自越南、泰國和印尼的進口海產品,來自越南的大約為175批,其中約20批海產品被拒收的原因為含有違禁抗生素。更有甚者,今年5月從越南出口到美國的一批水產品,被拒的原因竟然是“有毒”。
報道稱,FDA每年只檢查不到1%的進口食品,對海產品的檢查也不例外。FDA的記錄顯示,只有很少部分的進口海產品會被FDA檢查人員扣留和拒絕入境。海產品被拒入境的主要原因為不潔、含有沙門氏菌或是含有組織胺和不安全的添加劑。
繼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等數州發現了進口的魚類含有違禁抗生素之后,FDA才開始有所警覺,繼而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幾類海產品發布了進口警報。但對于出現相同問題的其他亞洲國家,FDA的做法則相對寬容,只對這些亞洲國家的海產品生產公司發布特別進口警報。不同于針對中國整個國家的進口警報,特別警報只針對各個海產品公司,被點名的公司的出口產品通過實驗室測試,證明海產品是安全的之后便能再度進口。
報道還援引相關數據稱,和中國一樣,越南、泰國和印尼也是向美國出口海產品的大國。2006年,越南向美國出口的海產品銷售額為 6.35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了3700萬。印尼向美國出口的海產品在2002年達7.8億元,比2002年增長了3.96億;泰國對美出口的海產品更是從2002年的13億元增長至2006年的18億。中國在2006年向美國出口了價值19億美元的海產品,比2002年增加了10億多元。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