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李哥莊鎮魏家屯村民魏兆儉,從事大棚養殖10年來,隨著規模不斷擴大,養殖面積已達15000余平方米,年產南美對蝦60余萬斤,也為他帶來上百萬效益,成為島城名副其實的“對蝦王”。眼下,魏兆儉又有了新規劃,打算將養殖規模擴大到300余畝,將他的南美對蝦養殖基地打造成國家級漁業養殖示范區。
昨天,記者來到兆儉淡水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看到,幾名村民正在忙著下網捕撈對蝦。“我們李哥莊距離入海口不遠,地下水也含有一定的鹽度,非常適合養殖南美對蝦!睋赫變介紹,10年前,他跑長途運輸路過福建時,看到當地有人養殖對蝦;貋砗,魏兆儉把想法和妻子一商量,都覺得跑運輸太辛苦也很危險,于是建起了五個露天蝦池,開始了他的養殖對蝦之路。
魏兆儉告訴記者,養殖對蝦之初,是用露天蝦池養殖南美對蝦,由于沒有養殖技術,對蝦不僅長得個頭小,產量也只有400斤。2013年,他在漁業部門的幫助下,去廣東和福建等地學習考察大棚養蝦技術,回來后采用標準化水產養殖模式,一年能收獲四茬,每茬能收獲6000斤對蝦,畝產量約24000余斤,每畝效益達到60余萬元。
魏兆儉說,現在他的養殖面積已經達到15000平米,原先蝦苗全靠外地的育苗企業提供,但蝦苗往往不適應當地水質,死亡率特別高,有時候供苗不及時,出蝦時間也得推遲。從去年開始,他投入700多萬元建起蝦苗育種大棚,解決了這些難題,保證了養殖基地循環養殖對蝦。他的養殖基地年產量達到60余萬斤,除去飼料、機械費、電費和人工等費用,年收入達到上千萬元。
2009年,魏兆儉成立了青島兆儉淡水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也從最初的10戶增加到70余戶。來自河北、河南、江蘇和浙江等十幾個省的養殖戶紛紛學習大棚養蝦技術,他都是無償傳授養殖技術。
談到下步打算,魏兆儉信心滿滿,目前養殖基地被農業部列為農業部水產動物營養重點實驗室,省級水產養殖師范社,他養殖基地規劃占地300余畝,其中科研區50畝,對蝦苗種培育區100畝,養殖區域80畝,深加工區70畝,將養殖基地打造成國家級漁業養殖示范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