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來自哪里? 」
在中國的養殖歷史上,有這樣一條魚,它原本不屬于這片水域,尼羅河曾是它的家。自從它來到中國,近20年的時間里,它是中國水產養殖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里,習慣吃這條魚的人并不多,但其養殖量每年過百萬噸。這是一條世界的魚,上餐桌前,它們生活在中國、印尼、厄瓜多爾、越南、泰國等幾十個國家的魚塘里。
而這些魚養成之后,很少為養殖國所消費,而是源源不斷地輸送給美國、澳大利亞、歐盟、中東、日本、韓國。
中國成為養殖大國,花了近20年的時間。在農村,除了種田,種地,剩下的土地都被推成魚塘來養魚。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世界羅非魚養殖業迅速崛起,其養殖產量開始逐漸超過捕撈產量。那時的主要養殖品種是尼羅羅非魚。
1980年5月,江山委托朋友引進了奧利亞羅非魚,經過三四年的雜交摸索,在1984年,以江山為首的團隊成功獲得性狀穩定的后代——奧尼羅非魚,以及一套成熟的雜交技術,即魚苗的雄性率達到90%,養殖效果明顯,解決了困擾羅非魚二十多年的問題——雄性率徘徊在50%。
1992年,已經64歲的江山決定自立門戶,與友人合資,在佛山高明辦起了羅非魚苗場,開始了奧尼羅非魚苗的產業化推廣,而這條雜交魚苗也逐漸成為行業公認的優質種苗,被行業人稱贊為“江山苗”。任何一個品種的發展,種業先行。江山因此被譽為“羅非魚之父”,而中國的羅非魚因為有了優質的苗,也開始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
1997年起,上海海洋大學李思發教授的團隊以引進的吉富品系羅非魚為基礎群體,2005年,“新吉富”品系羅非魚,成為我國水產上第一個在引進品種基礎上獲得的選育新品種。吉富羅非魚選育成功后,吉富品系更優于奧尼的生長速度,讓這個新品系迅速替代了近8成的奧尼羅非,成為羅非魚養殖戶的新選擇。
這兩年受寒災影響,越冬魚養耐寒性更強的奧尼品系的養殖戶也越來越多。
在華南,雖然羅非已經是一條家喻戶曉的魚,但是,對于羅非魚的起源,了解的人并不多。羅非魚類原產非洲,其養殖業起源于東南亞。1946年吳振輝和郭啟彰兩先生將莫桑比克羅非魚從新加坡引人臺灣,這便是臺灣“吳郭魚”的由來。1964年,臺灣人從日本引入尼羅羅非魚。1969年開始生產莫桑比克羅非魚和尼羅羅非魚的雜交魚,統稱“福壽魚”。
中國的羅非魚養殖從無到有,快速發展也就是近20年的時間。如今,我國的羅非魚產量在120萬噸左右,前幾年,魚價好,養殖病害少的時候,最高可達160萬噸。
近幾年羅非魚市場疲軟,魚價一直沒有觸底回升的跡象,嚴重削弱了養殖戶的投苗積極性,導致海南地區較多空塘被閑置。雖然粵西地區空塘量相對海南地區少些,但部分人是因承受塘租壓力而被動性去投苗。第一季度受寒潮影響,羅非魚春苗市場供應量銳減30%,出現短暫的供不應求現象。但羅非魚市場疲軟,養殖戶投苗熱情一直不高,今年的投苗時間推遲了半多個月,投苗量較去年減少了40%左右。據了解,6月下旬,各地區羅非魚價格依舊持續低迷,普遍徘徊在3.8~4.0元/500g,利潤微薄,直逼成本價。
「 它遭遇了怎樣的危機? 」
時下正處羅非魚市場需求淡季,據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美國進口羅非魚61401噸,去年同期進口量為71742噸,同比分別減少14.4%。冷凍羅非魚切片進口量從52774噸減少至43136噸,從中國的進口量驟減19%。湛江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采購部經理勞超富表示,粵西地區加工廠收魚量比去年同期銳減10%。上半年出魚量少,加工廠收購成魚規格普遍在500g左右。
據高州市百聯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果介紹,在今年3月羅非魚出現過小幅度漲價,走水車的時候魚價最高可達5元/斤。但好景不長,沒多久魚價再次跌破4元/斤。目前粵西地區羅非魚的價格仍沒有起色,整體銷售情況不理想。羅非魚的養殖利潤空間一直在縮減,很多養殖朋友會選擇轉養或少養,養殖密度普遍降到約2000尾/畝。
在立體養殖區一帶,受魚價影響,養殖戶普遍把魚養到6兩才開始投喂飼料,投喂量明顯比往年降低。相比之下,在沿海地區,混養蝦利潤效益高,為滿足蝦的營養需求,養殖戶會相對足量投料。由于原料價格大幅度上漲,今年5月中旬以來普通淡水魚料價格已經連續兩次上調,此次漲價恰好處于喂料高峰期,為了維持微薄的利潤空間,養殖戶會進一步減少飼料成本的投入。
湛江市海榮飼料有限公司技術經理金玉林表示,面對魚價低迷和飼料漲價的雙向壓迫,部分養殖戶會趨向低端飼料,減少高端料的使用,誤以為選擇低端料就可以節約成本。雖然兩者營養成分看似沒有很大差別,但從工藝和配方角度差異巨大,投喂低端飼料會顯著延長養殖周期,增加飼料之外的其他成本(如電費,用藥,調水等),降低魚塘利用率,導致年產量間接萎縮。此外,養殖戶會因魚價太低囤魚觀望。存塘魚養殖容量一旦過負荷容易導致水質惡化,缺氧,同時爆發肝膽綜合征、鏈球菌等病害風險加大,加劇后期管理難度,高溫期一旦發病將難以控制。
「 它的未來在哪里? 」
海南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紀東衛告訴記者,海南今年的投苗情況相對去年稍有好轉,今年第一季度寶路在海南地區羅非魚苗銷售量較去年增長了25%。在這樣的低迷市場行情下,一是體現大部分養殖戶對待自身養殖計劃的理性,相對去年的消極抵觸,今年的投料和出魚放苗都是正常進行,因此有空間繼續投苗;二是反映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對優質羅非魚苗的傾向。
勞超富也表示:“去年受磺胺事件影響,出口受阻,魚價嚴重下跌。現在的養殖環境相比前些年好了很多,更加注重后期的水質管理。高溫期一旦爆發鏈球菌等病害,養殖戶就會立即把魚處理賣掉,盡可能減少對違禁藥的使用。”他告訴記者,時下粵西地區羅非魚內銷市場雖尚未成熟,主要還是依賴增加出口訂單提高羅非魚價。但粵西地區有10%的羅非魚走內銷市場,根據往年廣東市場對羅非魚的消化量進行估算,即使魚價跌破4元/斤,養殖羅非仍存在利潤空間。
業內人士紛紛估測下半年羅非魚價格有望出現回暖跡象。事物都有個波動規律,比如前些年的養豬行情欠佳,在經歷了兩年的低谷后,終于成功逆襲,豬價出現大漲。目前還是有很多人堅信羅非這條魚價格會有反彈的機會。
據湛江國聯水產羅非魚種苗養殖基地總經理陳文預測,羅非魚價格跌到谷底后理論上會有反彈的需求,所以想將它作為長期事業發展的養殖朋友必須要耐住性子才能經營好這條魚,如果僅僅是投機性的依據行情養殖羅非魚就想靠這條魚賺的盆滿缽盈那是很困難的。雖然現在羅非魚價格十分不理想,但它依舊有相應的市場需求。
黎果也認為,下半年羅非魚消費市場會有一波小旺季,因國外較多的節假日(萬圣節、復活節、圣誕節等)能夠刺激羅非魚片的消費市場,增大加工廠的出口訂單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