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營養豐富,素有“海雞肉”之稱。在萬寧市港北港一帶,就有不少漁民養石斑魚。然而,前段時間,港北港一帶海域的石斑魚突然大量死亡,養殖戶損失慘重。
這些照片是港北港的養殖戶,在14號上午,用手機拍攝的。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塑料筐里堆放著大量不同品種的石斑魚,其中不少石斑魚已經腐爛。當地養殖戶卓書平告訴記者,這個月12號開始,港北港一帶海域,陸續出現石斑魚大量死亡的情況。
卓書平說,自家的養殖區域一共分成三塊,大約有40個網籠在飼養石斑魚。12號那天早上他到養殖區投放飼料時發現,幾乎每個網籠都出現了死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接下來幾天,他所飼養的石斑魚一直在陸續死亡,直到最近才有好轉。
記者乘坐著卓書平家的漁船在港北港一帶隨機走訪了10余戶養殖戶,發現不少養殖戶都將用來養石斑魚的網籠,從水里拉出來,閑置在一邊。記者隨機走訪的這些養殖戶中,損失嚴重的超過百萬,損失較少的也有近萬元。那么,在港北港一帶海域養殖的石斑魚,為什么會大量死亡呢?
港北港的養殖戶,大多是漁民出身,對海魚的飼養頗為了解。對于這次石斑魚大量死亡一事,養殖戶們也有自己的推測。養殖戶卓書平認為,可能與養殖區域的海水有關。
卓書平說,現在港北港附近的海水,比以往淺了不少,水底的海沙也逐漸變成了泥巴,因此他才懷疑是養殖區域附近的海水出了問題。不過,養殖戶周先珍卻有其它猜測。
記者也從萬寧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這次死魚的數量大約在三四萬斤。事發后,當地漁業部門邀請了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的專家,到場進行調查。養殖股的工作人員表示,除了天氣因素之外,石斑魚的飼養密度太大,也會造成魚兒缺氧。針對這一情況,漁業部門也對當地漁民開展思想工作,鼓勵漁民打破傳統的養殖理念,用更加科學,更加規范的技術,進行養殖生產,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和經濟效益。
數月的辛勞功虧一簣,不僅養殖戶們痛心,我們看了也不是滋味。這樣的死魚事件,應該給水產養殖戶敲響警鐘了。魚排養殖難度大,漁民不僅自己要掌握科學的養殖技術,還應該多留意天氣信息,做到未雨綢繆,防范在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