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發展水產養殖,水是第一要素,水質好壞直接關系到水產養殖產量的高低和養殖產品質量的優劣,好水才能出好魚,才能高產又高效。然而現階段普遍存在茫目追求養殖效益最大化,給水域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養殖污染,再加上工業、農業、生活污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大力倡導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迫在眉睫。
一、常見養殖水體污染源
1、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
2、無機肥、有機肥和生物復合肥等投入;
3、魚藥的使用;
4、病死水生物的處理不當;
5、畜禽臨水的養殖;
二、污染源管控應對舉措
一要嚴格控制污水污染養殖水體,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必須進行處理,做到達標排放,原則上不準排入養殖水體,以確保水體的健康生態性。
二要科學搭配放養密度及使用養殖投入品,防止因多投、濫投而造成養殖污染。飲用水源的河湖(水庫)必須全面禁投餌、肥、藥等,切實保障供水需要,確保居民用水安全,全力保障河湖(水庫)水域環境、水產品質量和生態平衡。對于水體中病死水生物,應及時起撈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要全面清除臨水畜禽養殖,妥善解決好畜禽養殖戶搬離工作,積極做好政策宣傳。水是生命之源,護好水就是保護我們的下一代更好生息繁衍,將生態康健養殖理念深植人心。
四要嚴格控制過度捕撈,保護漁業資源,努力改善水生生物棲息環境,阻礙破壞性捕撈行為。整合資金,大力改善魚類等生物索餌、繁殖、生長發育等場所,以此達到保護、增殖資源和提高漁獲質量的目的。
五要設立專項保護與治理資金,生態系統治理必須標本兼治,在進一步規范好現行養殖基礎上,對多年積累下來的污染源應及時進行治理,加快水體生態修復,努力確保治理資金投入足額到位,管理經費得到保障,防止治理成效反彈。
六要養殖水體環境治理科學技術要跟上,進一步健全綜合治理方案與措施強化科技力量,努力保障科研經費,強化科學利用、科技管理觀念。
七要加強上下游之間、地區之間溝通與合作,形成共同保護工作機制,與此同時,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在保護與開發的思路上形成統一的規劃方案,按照職責范圍行政,形成有效的管理局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