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南方日報:在市漁政支隊近日為保證食品安全開展的水產品藥殘專項整治執法檢查行動中,觀賞魚也成為檢查對象。昨天下午,市漁政支隊支隊長鄒榮亞告訴記者,在年內的執法檢查中,我市未發現水產品藥物殘留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市民可以放心購買、食用。
每日出動120名執法人員檢查
鄒榮亞說,本月中旬,市漁政支隊部署了水產品藥殘專項整治執法檢查行動,支隊和八個大隊迅速行動,每日平均出動120名執法人員對全市的水產養殖場、種苗場和水產品市場進行“地毯式”檢查,并落實了“每日一報”制度,至今未發現水產品藥殘超標等現象。
據介紹,目前廣州市已在健康養殖基示范場、出口原料注冊場、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等100%建立了生產、用藥和銷售記錄等質量安全自控措施,監管達到100%;種苗場持證生產率達到100%(自育、自用的除外),并且100%建立生產、用藥和銷售記錄等水產品質量安全自控措施,其中國家級、省級原良種場監管率達到100%;水產品批發市場也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
市場上每條魚都可查“戶口”
鄒榮亞說,目前,由于廣州市除自用外的水產養殖場100%列入監管范圍,所以市場上的任何一條魚,特別是市民經常消費的“四大家魚”均有“戶口”,可以輕易查到其產地、種苗產地、投放飼料和用藥記錄、銷售記錄等,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據介紹,目前水產品藥殘超標的主要原因有水塘換水不勤、養殖過程中添加化工原料等,漁政部門根據養殖過程中的每一個程序都設立了相應的備案和檢查方法,在許可制度、生產記錄簿以及檢查機制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其中,在記錄簿的填寫方式上也作了詳細規范。此外,在水產品上市后,漁政各單位還不定期到市場進行抽檢,以達到全程監控。
“走鬼檔”水產品慎買
鄒榮亞表示,在水產品食品安全檢查中,觀賞魚也被列為檢查對象。他說,雖然觀賞魚極少被食用,但在檢查中不能使其“漏網”。既然是“地毯式”檢查,就是“一條魚也不放過”,對嚴查觀賞魚產品質量,除了防止其引發食品事故外,還要避免其一旦進入自然流域后產生不良影響。
他說,食品安全大于天,因此,漁政部門對水產部門的檢查就是把關口“往前移”和“向后拉”,在橫向上,將捕撈水產品和外地入穗水產品作為檢查重點。在2006年,相關部門共檢查了養殖場9000多家,這已經是全市養殖場數量的總和。同時,漁政部門多次前往黃沙市場等地,并把冰鮮列入了長期監控范圍。
鄒榮亞表示,根據廣州市目前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查體系,有問題的水產品無法上市。但他同時指出,市民不要輕易去買一些“走鬼檔”的水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多為外地入穗,且不易被相關部門檢查。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