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時下正是吃螃蟹的黃金期,各大實體店、網店的促銷廣告鋪天蓋地。由于網上售賣的大閘蟹價格實惠,又可送貨上門,許多市民都選擇網購。不過,消費者收到貨后時常碰到一些窩心事:螃蟹不是缺斤短兩,就是到家后早就死翹翹了,品嘗美味的心情頓時化為烏有。近日,市工商局發布網購大閘蟹消費警示,為市民支招。
網購大禮盒,兩只已死 八只不夠稱
一周前,家住任城區的劉女士在一家網站上購買了一盒價值238元的大閘蟹禮盒,不料,這些大閘蟹卻讓劉女士整個人都不好了。“本來是想讓家人嘗嘗鮮,誰知收貨后打開包裝,發現禮盒中原本承諾的10只母蟹居然有3只是公蟹,還有兩只是死的。”更讓劉女士生氣的是大閘蟹的分量。訂購前,商家曾向劉女士保證,每只大閘蟹的重量在3.1兩到3.5兩之間,可當劉女士把這些大閘蟹上稱后看到,8只大閘蟹平均僅有2兩左右重。“買之前我也有些擔心,但看到好評如潮,商家還信誓旦旦地告訴我收貨后不滿意可以馬上退貨,我這才放心下單。”發現問題后,劉女士趕緊撥打商家的電話要求退貨,然而至今也沒有任何結果。
記者從市工商局12315投訴指揮中心獲悉,近半個月,12315中心共收到了12條關于網購大閘蟹的消費投訴,而問題主要集中在大閘蟹缺斤短兩、實物與賣家承諾不符、送到的大閘蟹是死蟹、未在承諾日期內送貨上門等。“大閘蟹作為農產品,又通過網購方式營銷,當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時,取證不像工業產品那么方便,所以,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大閘蟹時盡量到正規專賣店選購,避免上當受騙。”市工商局消保科科長朱蕊告訴記者。
消費提醒
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大閘蟹時該注意哪些問題呢?朱科長表示,“在網上購買大閘蟹時,首先,選購大閘蟹應去官方網站或經過交易平臺認證過的網店更有保障,或查看網站是否張貼工商網絡標識的實名認證網店。消費者也可以點擊網絡標識查看企業的基本信息和年檢情況,一旦發生糾紛,便能直接找到賣家,尋求工商部門幫助。其次,網購螃蟹很容易發生死亡、重量不足等交易糾紛,因網購無書面憑證,第三方物流又不承擔任何責任,所以,消費者要跟賣家確定相關運送細節,保留交易時的聊天記錄,一旦發生質量問題,不僅可憑此敦促賣家退貨退款,也方便投訴維權。第三,快遞員送貨上門時,一定要當面驗貨,除了從外表上鑒別大閘蟹的真偽,還可從大閘蟹上的“專用防偽標志”進行鑒別,未明確責任之前不要簽字確認,若發現問題切記保留好相關憑證。最后,消費者在付款時應盡量選擇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貨到付款的支付方式以確保支付安全,同時索取正規發票,并詳細了解確認售后服務的相關情況,以有效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螃蟹券熱銷,品牌繁多 規格不一
除了大閘蟹在網上銷售火爆外,一些消費者還喜歡在網上購買大閘蟹禮券,用“紙螃蟹”兌換活螃蟹,便于保存與贈送。早在8月份,就有網站開始售賣“大閘蟹兌換禮券”,而某網站還推出“聚劃算”的大閘蟹團購活動,不出幾日,蟹券就售出超過6萬張,涉及金額千萬元以上。記者在某網站搜索“蟹券”后,不但相關商品品牌繁多,規格更是五花八門,售價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僅在3折左右。“拿著蟹券在網上叫賣的方式,以前只是個別商家進行的新嘗試,如今卻已經成為大閘蟹銷售的主流。而今年蟹券的銷售時間早、銷量大,可以用多和亂來形容。”市消協王主任告訴記者,網上商家在銷售蟹券時往往有三種模式:一種是自養自銷,風險較小;另一種是并不養蟹,而是找一家蟹店或者養殖商談好價錢,按一定比例分成,自己只負責“賣券”,券最后能不能兌到蟹以及蟹的品質如何,并不在自己關心的范圍內。還有一類,小公司往往只注冊一個“空殼”就開始賣券,等到需要兌蟹的時候直接溜之大吉,消費者拿著券都不知道去哪里兌。
消費提醒
由于蟹券是預售產品,消費者需要到后期提貨,消費糾紛時常發生。就往年投訴的問題來看,主要集中在超低蟹券上,比如消費者找不到門店提貨、票面電話打不通,有的甚至提不到螃蟹。此外,在網上銷售蟹券的經銷商大多在外地,有些提貨網站是異地甚至在國外注冊,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不僅很難維權,工商部門也很難取證甚至無法受理。
王主任說:“陽澄湖蟹的批發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起水價,是根據蘇州當天的市場行情隨行就市。每年,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都會在開捕日公布大閘蟹的起水價,消費者可以據此做為參考后再去網上下單,不要一味貪圖便宜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