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風浪、抗病害的深海網箱是今后金鯧魚養殖的趨勢。
記者 林業霞 攝影報道
上月底本月初,廣西最大的金鯧魚養殖基地——鐵山港區石頭埠海灣發生了震驚業界的“浩劫”:由于遭受小瓜蟲害等原因,該基地約九成金鯧魚死亡。眼看即將迎來收獲的廣大養殖戶一夜間損失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元,慘況令人惋惜。
如今,20來天過去了,這里的情況是怎樣一番景象呢?9月18日,記者再次來到石頭埠港灣,實地了解該養殖基地“劫后余生”的情況。
上午,記者跟隨鐵山港區水產養殖協會會長李乃志的快艇出海調查。快艇從豐順賓館附近的碼頭出發,沿著航道一直往南駛去。據了解,目前鐵山航道兩邊的海域分布著大大小小約300余戶金鯧魚養殖戶,總的來說,由于抗風浪能力不強等原因,傳統的木制網箱多分布在淺海上游,而能抗大風浪的深海網箱則多分布在下游,自電廠以下范圍,已不多見木制網箱的影子。
此次受“浩劫”影響的多是木制網箱的養殖戶。記者沿途所見,雖然海面上已鮮見有死亡的金鯧魚,但所過之處,看到的木制網箱“十室九空”的慘況還依稀可見:幾乎所有的木制網箱上面都是空空如也,往日上面積滿了小山般高的飼料的盛況已不復見;網箱上也很少見到主人的影子,留守的僅是聞聲出來狂吠的看家狗……
快艇過了電廠海域,海面上呈現的卻又是另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但見航道兩側,分布著上百個直徑從60米至100米不等的深海抗風浪網箱,這些網箱造價雖高達15至20萬元/個,但它們在此次“浩劫”中損失卻是最小,約為30%左右。
在北海市乃志海洋科技公司所屬的深海網箱養殖基地,記者看到了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十多名工人正在緊張地給網箱底部清除粘在上面的大蠔,而在該公司的另一處基地,記者同樣看到10多名工人正在給長成約有500克/條的金鯧魚“挪窩”:把它們從密度較大的網箱騰到另一個密度相對較小的網箱,以增加它們生長的空間。
“再過20多天,這批魚每條能長到750克,那時的價錢會更好。”李會長分析,由于今年金鯧魚數量急劇減少,留存下來的僅是深海網箱的小部分魚,因此估計收購價格不會低于去年,甚至會更好。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