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蝦類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南美白對蝦逐漸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目前其養殖量占我國對蝦養殖量的70%以上。這次,讓我們繼續聽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配方師李勣博士談南美白對蝦行業的幾個問題。
★ 近年關于南美白對蝦飼料和營養方面有哪些新的研究進展?
在近30年中,人們進行了大量對南美白對蝦飼料營養方面的研究,大體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的研究主要針對南美白對蝦對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最佳需求量,為整個對蝦飼料產業打下重要基礎。之后,隨著全球性海水生物資源的縮減與枯竭,魚粉等的蛋白質替代成為飼料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各種來源更加廣泛、價格更為低廉的蛋白質替代魚粉、豆粕等傳統蛋白源。這一技術經過多年的反復研究,也較為成熟,動物蛋白如國產魚粉對進口魚粉的替代,蝦粉、雞肉粉、肉粉、血球蛋白粉對魚粉的替代,花生粕、芝麻粕、葵花粕、DDGS對豆粕、菜粕等的替代都已經收到良好的生產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原料的替代必然關聯到誘食劑的開發,誘食氨基酸、核苷酸、甜菜堿等的應用也隨著替代蛋白質原料的大量使用進入到對蝦飼料的應用中。近年來,微生物對魚粉的替代研究也較為廣泛,如使用酵母對魚粉進行替代,不僅原料有著更為安全、穩定的來源,其含有的小肽、誘食氨基酸、多糖物質也對對蝦的生長、免疫有著積極的作用,是未來理想的蛋白質來源。第三個階段是近十年來,面臨著環境惡化、對蝦苗種退化、對蝦發病率飆升、養殖產量急劇下跌的現狀,對對蝦的營養免疫、肝胰腺及腸道的保護、修復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能性糖類、核苷酸、活性肽、水飛薊素、蝦青素等在這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旨在提高對蝦的抗應激能力、非特異性免疫力,加強對蝦肝臟代謝能力與肝臟細胞修復,促進腸道絨毛發育與修復等。相關的研究進行較多,但目前面對的主要問題,則是這些物質的添加在實驗室條件下通常都能顯現出良好的效果,而在土塘或高位池對蝦養殖中,由于環境、苗種、養殖操作等的影響,其實際功能的表達差異較大。
★ 當前我國南美白對蝦飼料行業的現狀是怎樣的?還存在哪些問題?
經過十余年的競爭與調整,南美白對蝦飼料行業已趨近于飽和和平衡。在國內,海大、通威、粵海、恒興、奧華、大北農等品牌在養殖戶中認可度較高,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正大依靠其20年的養殖技術與苗種技術沉淀,與飼料進行捆綁并牢牢占據泰國與其他東南亞市場。而其他小廠往往通過其較為靈活的采購、銷售策略占據著自己的市場空間。
目前南美白對蝦飼料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競爭低端化、同質化、產品技術附著較低等問題。由于南美白對蝦產量較2010年以前有大幅下跌,養殖面積縮水,投料量也難有增長。全國的蝦料公司,其實際產能僅僅能夠保持設計產能的一半左右,因此不得不尋求新的養殖品種并打開市場,以提高對設備的利用率。而飼料的競爭又趨向于同質化、價格競爭。目前南美白對蝦的主流飼料均以保證對蝦生長速度為基礎要求,飼料廠之間拼的是折扣、價格,在多數養殖畝產量已經跌至100~150千克的區域,何種營養價值的飼料對于養殖戶已經失去了興趣,他們關注得更多的是飼料的價格,而經銷商關注的則是自己的折扣。看起來似乎再廉價的飼料都能夠支持如此低的畝產量。
不少養殖戶已經開始意識到價格的競爭帶來的只能是飼料質量的倒退,企業也認識到在如此艱難的養蝦環境中,賦予飼料更多的營養價值、免疫功效、機體細胞修復功能對整個養蝦業更具有變革與扭轉作用,因此開始向功能料、高檔料轉型,旨在早期提高對蝦肝胰腺、腸道的發育,修復受損肝胰腺細胞與腸道絨毛,后期提高對蝦生長速度,以提高對蝦出蝦產量。許多知名的飼料公司均推出其功能性飼料產品,以提高對蝦養殖效益并搶占市場上高端的養殖戶。而這些高端、功能性的飼料產品由于其較高的價格,使得不少資金缺乏的養殖戶望而卻步。同時,養蝦的成功并不僅僅關系飼料一個環節,往往蝦苗的質量、水質的穩定、管理的優劣對對蝦的養殖都是決定性的,僅靠飼料一個環節的優化,有時并無法表達出其效果,而使得養殖戶產生高端、低端飼料相差不大的認識。高端、功能性的飼料在整個對蝦飼料中占比仍然較少,以高端功能性飼料提高整個飼料廠的競爭力與競爭門檻、盈利水平,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 當前南美白對蝦實際生產的現狀又是怎樣的?
目前的一線養殖戶,最基本的問題很直觀,就是養不出蝦。過去養殖戶不管養殖水平高低,基礎產量是有的,基本能夠保持在畝產250千克以上,而現在能夠上250千克/畝就已經是優質高端養殖戶了。過去大家都有蝦產量,飼料廠的飼料拼的就是長速、料比,而現在只要能夠有150千克的畝產,哪怕料比高一點、長速慢一點,不少的養殖戶似乎也都可以接受。
此外,高端料、功能性飼料的使用也需要在養殖過程中著重關注。飼料廠推出的功能性產品,一般具有使用的階段性。不同功能的產品會分為放苗初期、轉肝期、出蝦期等不同時期使用,廠家通常也會在飼料推廣時做明確的說明。如未能按照說明使用,對飼料的功能定位理解不清,不僅會花費更多的飼料成本,其功能性也難以得到體現。在各個飼料公司開始由普通飼料向功能性飼料轉型的今天,功能性飼料在對蝦養殖上的合理使用更有機會帶來更高的效益,并降低養殖的風險。
現在的養殖戶開始轉向選苗種、拼管理、比經驗上。苗種的好壞肯定是一造蝦能否養成的關鍵,而對于蝦養殖早期的轉肝及中后期的肥水、白便,有經驗的養殖戶也逐步意識到,高端、優質的功能性飼料確實能夠降低肝胰腺、腸道疾病的發病概率,而日常的管理、操作更對其有決定性影響。水質穩不穩定、pH是否適宜,對對蝦肝臟、攝食都有較大的影響。池塘倒藻、藍藻繁殖并泛濫、水體過肥導致pH升高及高溫、白日驟雨均能夠導致對蝦腸道疾病頻發。
因此,養殖的成敗已經由飼料水平的高低轉向飼料-苗種-動保(動物保護藥劑如營養類、免疫類、調水類、底質改良類等等)-管理-水質的一個密切關聯的系統,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有可能導致養殖的失敗或效益的銳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