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蝦俗稱花蝦、竹節蝦,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鮮、非洲東海岸、印度—西太平洋熱帶、中國東南沿海等地。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一開始主要以土塘養殖,粗放管理,由于產量低(畝產幾十斤),病害多,故一直以來,人們對花蝦養殖提不起興趣,二十世紀末期起,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但自2013年以后,由于南美白對蝦受到了水環境污染,種質退化,病害頻發等因素的影響,日本對蝦憑借市場價格高,耐寒耐運輸等優點成為他們養殖的賭注。特別是2014和2015年,粵西地區沿海很多養殖南美白對蝦的高位池改成沙底轉養日本對蝦。
2016年,南三島,東海島,陽西上陽等地相對于2015年日本對蝦的養殖面積都減少一大半。日本對蝦養殖在粵西地區出現這種速生速死的局面主要還是養殖技術不夠成熟所致。很多養殖者盲目跟風,管理水平卻沒有跟上來,所以失敗率非常高。而今年日本對蝦8月份投苗的時候又遇到高溫,很多從小就開始掉底,水瘦的長青苔,水肥的爆發纖毛蟲,黑腮,長速慢等問題也非常普遍。
各區域養殖面積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吳川吳陽鎮,這3年來日本對蝦養殖成功率都明顯高于周邊地區,今年養殖面積已經增加到3000畝,筆者近期走訪發現,吳陽地區養殖日本對蝦的養殖成功率有7成左右,除了管理水平高一些外,吳陽地區養殖日本對蝦的高位池排換水能力確實要整體高于周邊地區。下面我們來看看管理中應該注意的幾個細節問題。
管理事項
鹽度
日本對蝦人工養殖最適宜鹽度為17-35‰,甲殼動物一生都要蛻殼,蛻殼后表皮鈣化需要從水體中吸收離子鈣,若鹽度太低,那么蛻殼過程就會加長,日本對蝦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被同類殘食的幾率就增加了。
密度
由于日本對蝦有潛沙和自相殘殺的習性,所以養殖密度不宜太高,8萬左右1畝為宜。
纖毛蟲
日本對蝦一天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潛伏在沙里,水體富營養化是纖毛蟲爆發的根本原因,所以一定要定期排污、改底。若是連續養殖的池塘最好進行蝦和植物輪作,防治底質惡化。
蝦菜輪作模式,蔬菜種植全程不施肥和打藥,菜心品質好。
白斑綜合癥
眾所周知,對蝦白斑綜合病(WSSV)是日本對蝦養殖過程中的頭號殺手, 1993-1998年,我國池塘養殖對蝦發病率90%,發病池塘對蝦死亡率接近100%,年直接經濟損失30多億。WSSV的爆發時間特別短,感染初期對蝦頭胸甲會出現白色點狀病灶,然后繼續擴大成圓盤。一旦在養殖池塘周圍出現游動緩慢的對蝦,不久就會全池發病。
中山大學何建國教授揭示:“WSSV的復制依賴對蝦主要先天性免疫反應途徑”。
白斑病:今年在陽西、東海島、吳川等區域,白斑病爆發較為普遍,導致整體產量下降。原因分析:主要是親蝦帶過來,苗的質量問題,另一個原因是水環境的惡化,有部分是細菌性白斑病,所以要養好花蝦,除了選好苗外,也要注意水質的調控。
預防:疾病大多由于生活環境引起,特別是花蝦潛伏在沙底的時間較長,需要調好底質,多消毒,加強換水。由于沙底惡化會導致底層厭氧,有時藥品是進不了沙層的,需早調水,不讓藻倒掉,控制投料,事先預防好過事后處理。
日本對蝦抗逆性強,管理方便,利潤可觀。雖然今年由于天氣,種苗等原因還是有大量的養殖者失敗了,不過隨著養殖技術越來越完善,像吳川這樣的高水平的養殖區域會越來越多,我們應該相信,這條蝦還是很有潛力的。
流通:日本對蝦主要消費市場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上海地區以吃蝦生為主,福建、浙江就以酒席菜為主。市場需求大,以活鮮運輸為主,從湛江地區拉到福建要十二個小時左右,一次一般拉2000-3000斤,運輸成本在10元/斤左右,成活率好的有9成左右。國內高端水產品的需求大,隨著活鮮運輸水產品技術的提高,成活率越來越高,這條蝦的盈利空間較為可觀,可以為我們的菜籃子增加多一個選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