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河蟹銷售近尾聲,剩余的多是大戶塘口,有的是在等價,有的是蟹太多銷售需要時間,總體上是今年的養殖虧本居多,按戶估計虧在6成,按塘口面積估計要在7-8成。這么大的虧本比例,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又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改進?
拋開目前不可控的氣候因素,我們還應注重以下因素:
1、興化河蟹自古是以大聞名,從早期的主流密度400只/畝,到現在的1000-1200只/畝,中間加雜密度不停變化,特別是最近幾年,從600-800只到1000-1200之間變化,很多是養殖戶盲目去跟風造成的。市場大規格值錢,市場需求大,就轉變低密度放養追求大規格蟹,大規格多了小蟹需要旺盛,又轉變高密度追求小規格高產量,盲目跟追市場而把握不了市場,一直被動,這是一個虧本的主流原因。
2、密度上去了養殖技術沒有相繼跟上,管理跟不上,塘口環境惡化,就來今年來說,塘口藍藻爆發嚴重,外環境水質變化是一大原因,人為管理更是一個主要原因。
3、市場交易環境不良,奸商變著花樣玩弄養殖戶,養殖戶也在挖空心思的與其博弈,注水蟹、灑水蟹等,在進入市場前開始棉被灑水浸蟹這應該都看過吧,也司空見慣了吧。
4、消費者購買的蟹短斤少兩,恨不得就只給消費者來個扎繩,蟹么,呵呵。這傷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但消費者可以選擇少吃或者不吃,畢竟這個不是必須品,最終傷害的還是養殖行業的利益,可悲可恨。
對于以上事項,給予以下建議:
1、養殖回歸自然
興化,我們擁有數十萬的養殖面積,河蟹產量在中國乃至全球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養殖模式,不能邯鄲學步,學來學去都不會走路了,也不能一味的去追求高密度高產量。興化目前的放養模式最好還是維持在800-1000只/畝,有增氧條件的塘口可以適量增加200-300只,追求大規格蟹高品質蟹,產量維持150-180斤,再相應套放點蝦什么的“雜貨”。
在追求大規格的同時,高品質蟹不能丟,你可以不追求大規格而去追求高產量,但蟹高品質定得去追求,品質是我們這只“蟹”永恒的話題。
也許有人會說三公消費限制了大規格品質蟹的消費,殊不知,中國人的消費群體還是在非公務員群體,生活水平提高,消費水準提升,中國人的好面子攀比工程以及好奇嘗鮮習性,大規格蟹市場大大的,價格更不必擔心。
2、重視技術
隨著外環境的污染,氣候多變,越來越呼喚技術的重要性,今后如不以技術為主導,這蟹定不會養好。
前期的肥水還是要繼續跟上,高溫季節更是要管理好水質底質,正規廠家的活菌還是要定期使用,不要等塘口環境惡化了才想起來使用,為時已晚。繼續提起今年的藍藻爆發,一是外援水質原因,但我們可以前期定期使用芽孢桿菌類產品進行水質調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藍藻的爆發,降輕相應的危害。
關于技術方面,我們塘口接觸最多的還是產品使用,這方面我提一句,一分價錢一分貨,寶馬奔馳不會賣給你QQ的價錢,反過來更是如此,這世上除了父母沒有人給你賠本買賣,一味追求產品的價格便宜吃虧的定是你,毫無疑問。
3、市場規范
市場環境需要商販養殖戶以及相關政府單位共同去維護,要知道損害的不是某一方的利益,而是我們整個行業的利益乃至當地政府及整地區的形象。政府出面嚴厲打擊不良商販,對養殖戶進行良性宣傳,使利害關系思想植進其大腦深處。
4、科研合作
加深相關科研高校的合作,進行河蟹深加工,拉長河蟹的銷售消費時間。
本文得到“君聯水產”強明君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作者:曹福余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