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膠東在線)近日,從煙臺市牟平區呂女士的母親從魚市上買來一些魚,發現了一條奇怪的丑魚混雜其中,大家都叫不上它的名字。
這條模樣有些丑陋的魚生命力極強,呂女士的母親將它拿回家它居然還活著,老人就把它放在清水里養著,七八個小時過去了,它仍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動著,海里的魚能在淡水里存活這么長時間,真是奇怪。
除了能在淡水里生活,這條魚還有一個奇特的地方。就是身上還帶電,能放電。究竟是條什么怪魚呢?
牟平區海洋與漁業局高級工程師劉思忠稱:鬼鮋。一聽這名字就怪可怕的。劉工程師說,鬼鮋是熱帶及暖溫帶近海底層小型魚類,體長一般為20厘米。它的前部粗大,后部稍側扁。頭寬大,具凹陷和凸起,棱突粗鈍。眼小,口裂近乎垂直,身體無鱗,具皮瓣。此魚外形丑陋無比,喜歡靜伏在海底紋絲不動,身體的顏色會隨著海水深度的不同而變化。如果從水中撈起,它立即會將背鰭刺高高豎起,張開帶有毒刺的鰓蓋,樣子很恐怖。鬼鮋有劇毒,俗稱海蝎子。人被刺傷后,會引起暈厥、發燒、神經錯亂、吐膽汁,嚴重的還能引起心臟衰竭、血壓降低、有的甚至會在3-24小時內死亡。
據悉,鬼鮋的毒性劇烈,但是鮋科魚類的毒素多是一些對熱很敏感的蛋白質形成的,很容易在高溫條件下被破壞。所以被刺后一個簡便易行的急救辦法是盡快將傷口處放在45℃以上熱水中浸泡30-90分鐘,可以緩解疼痛,然后再盡快就醫或作其他處理。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